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高溫燒全台!460人熱傷害就醫 醫揭「症狀進展」致死率80%

記者 王馨儀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5 10:17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5 10:17
play
讀新聞
00:00 / 00:00
1 x
播放速度
  • 0.5x
  • 1x
  • 1.25x
  • 1.5x
  • 2x
play pause
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4日為止,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示意圖,非當事人/胡瑞麒攝)
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4日為止,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示意圖,非當事人/胡瑞麒攝)

天氣高溫炎熱,且氣象署預估,這樣的天氣還會持續,而酷暑也造成熱傷害頻傳,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4日為止,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醫師提醒,其實在還沒熱中暑前,我們的身體在高溫下,早已陸續受到熱傷害,產生了一些症狀變化,也列出4大症狀,若沒注意進展到熱中暑,死亡率恐高達80%。


若沒注意進展到熱中暑,死亡率恐高達80%。(示意圖/胡瑞麒攝)

 

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熱傷害會出現「熱水腫」症狀,一般暴露在熱環境內,身體為避免過熱,身體會有血管擴張,身體試圖將盡可能多的熱量散發到系統之外,從而使很多血液積聚在腳踝中,形成  腳踝的局部水腫;以及「熱紅疹」,因為有時即使出汗也無法按預期進行,如果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紅點並有刺感,那就是熱疹 ,當汗水孔被阻塞時會引起皮疹。

 

以及「熱筋攣」,通常發生於身體大量流汗,卻又未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而導致肌肉出現痙攣,治療不外乎遠離熱源,口服或靜脈注射水分電解質補充;還有「熱暈厥」,如果因為出汗和血壓低而失去大量體液時,血液會暫時沒有流向大腦引發了頭暈。

 

黃軒表示,上述症狀是容易忽略的高溫熱傷小症狀,但如果失去了大量的體液和鹽分後,身體也失去代償的應付能力,隨著我們身體核心溫度升高到超過37度,出汗會越來越多,口渴會越來越強烈,頭暈會增加,大部分只有「感到越來越疲勞」而已,但這才是最大的危險。噁心可能開始引發嘔吐,並且可能會引起腹瀉。肌肉痙攣可能會頻繁地發生,感到心悸,手或腳也會發麻。這樣長時間暴露在極端高溫下,接下來可能會完全停止流汗,這是通往致命中暑的危險步驟。

 

黃軒提醒,這時候要馬上移到陰涼處,且要跟同伴待在一起,盡可能脫掉衣物,包括襪子和鞋子,同時在頭上、臉部、脖子上用濕的濕布或冰敷或用冷水噴灑。同時多喝水或運動飲料。因為如果核心溫度超過40度,身體處理熱量的機制也喪失了。包括大量體液的流失,排汗完全停止,死亡率高達30%至80%。

 

黃軒提醒,在高溫下,可能不會一次感覺到所有症狀都會同時出現,也許可能持續在高溫下工作,可能「只有感到越來越疲勞 」而已,這才是最大的危險。而且在高溫氣候中,預防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儘量避免在炎熱的時候外出,尤其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或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並選擇淺色以反射陽光。還要記得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取,以防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高溫熱傷害

#熱傷害#中暑#疲勞#頭痛#頭暈#症狀#死亡#高溫#炎熱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2

0.0818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