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打炒房亂箭齊發 房價越打越高!桃園新竹漲幅最大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余信翰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2 22:2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2 22:25

政府打炒房政策一波接一波,央行祭出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但整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持續攀高,房價依舊持續上漲,尤其以桃園新竹來看,是六都中漲幅最大,主要是來自於雙北的外溢效應擴大,專家分析,政府三個部會亂箭齊發打房,房價是越打越高,要真的有效,應該是長線政策做規劃,才能真正抑制房價上漲。」

圖/TVBS

 
買房個案四維:「喜歡這間房間,其實主要是因為這邊是三面採光,然後而且可以看到這個房子裡面,其實是沒有柱子的。」

客廳、廚房有大片落地窗,一進到家裡,光線非常明亮,四維在2018年買下位在桃園龜山的這套房子,就是看中這裡交通方便,鄰近交流道,還有房屋裝潢都能直接入住。

買房個案四維:「這邊你大概看到也是只有十幾坪,但是你就會覺得一進來,那個感覺會很舒服,前屋主他其實用了滿多木質調的東西,所以那個書櫃鐵件,然後那個門這邊的櫃子,其實都是前屋主留下來的」

 
為了離上班距離近一點,購屋選擇往桃園找,還好在疫情之前就先買屋,因為隔一年疫情爆發後,隨著台商回流、游資多,炒房投資客大舉進入房地產,房價年年飆漲。

記者劉俐均:「這套房型室內坪數大約26坪,而且是在房價比較平穩的時間點購入,因為疫情之後,整個房市價格是大幅的上漲,尤其是在桃園這一帶,房價漲幅也非常的高,而政府是祭出了一波波打房的政策,到底成效如何?」
買房個案四維:「但是疫情後就發現,我們喜歡的房子已經要跳到兩千萬了,我在大園工作,然後那邊的房價更誇張,就是大概後疫情時代,大概是也就是三年前,大概兩三年前它大概1718萬一坪,但現在在大園,就是被說那個什麼航空園區那邊,它現在一坪要30萬1718萬到30萬,而且是兩三年間的事情。」

在經過疫情的房價高點後,要以小房型換成大房型難上加難,以全台2023年成屋總價第四季對比第三季漲幅,台中7.32%,桃園新竹7.33%,台南4.45%、新北2.14%、台北市1.87%,以及高雄的4.61%,新竹桃園在六都中,漲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周邊外溢效應發酵,雙北生活圈往外擴散,再加上青埔高鐵未來結合航空城開發,捷運綠線串連桃機線,將成為大台北都會擴大後,人口淨流入的重鎮。

圖/TVBS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其實它有很大的一部分的需求,是來自於台北市新北市,就是很多原來住在公寓的這些家庭,因為我們桃園就是有很多重劃區,所以它新蓋的房子會比較多,所以它可能也是吸引了從台北市、新北市過來的這些移居,有可能會讓像桃園,或者甚至是新竹,這幾個鄰近台北的地區,它的房價就會居高不下。」

隨著桃機、高鐵串聯,讓不少年輕族群買房選擇往,房價只有台北的三分之一的桃園購屋,政府祭出打炒房政策,房價仍是難以降溫。看看雙北儘管房價漲幅來到最低,但也有例外。

記者劉俐均:「在政府祭出打炒房的政策,抑制了交易量的成長。不過在這一年以來,由於股市的帶動之下,整個大台北地區出現了緩漲的局勢,像是這個新店安坑這邊,因為供給量少,所以像是小宅中古屋的市場,也出現了一波漲勢,像是這間物件漲幅就達到6%。」

 
生活機能好、即便是在新北的蛋白區,房價還是高不可攀,成長6%到8%。

房仲業者何俊達:「剛性需求還是需要那再加上說,這個供給量並沒有增加,在我們這個新店安坑這邊並沒有增加太多,所以這個可能在中古市場買不到產品,就可能會價格就可能會增加。」

2020年疫情期間,央行降息,也讓投資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要抑制房價高漲,政府率先祭出首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開啟新一波打炒房的開端,但仍然抑制不住交易量,2021年的第二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錄2.0,包含預售屋契約備查、禁止紅單轉售等等,接著更一連串的第三波、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但仍然沒有奏效,2022年台北市新建案單坪突破百萬元大關。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以房地合一稅來看,他基本上是對那個你在短期,要把房子賣掉,那他就是要付非常高的稅,那過去就是你如果持有兩年,你就要賣掉要課35%的稅,那現在是提升到45%,從2022年到現在經過了兩三年,他一開始可能是在抑制短期的需求,就是有一些投機需求,他就是因為這樣的政策而退出市場,但是時間稍微拉長一點,到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他也抑制到了供給,我們有一些選擇性信用管制的一些做法,也是針對建商。」

政府一面抑制房屋交易量,也防止建商炒作房價,2022年打出購地貸款要在18個月內完工,又遇上全球性通膨,美國開始升息循環,央行也跟著升息,雖然房價抑制效果不大,但交易量確實受到衝擊,北台灣的新建案銷售率跌破5成。2023年除了再度升息,也有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重罰炒作行為,不過央行資料顯示,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2024年1月底來到37.45%,高於2022年底的36.8%,等於央行實施房市管制以來,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降反升,打炒房淪似乎為空談。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你會看到說三個部會亂箭齊發的打房,幾乎房價是越打越高,因為剛性需求被壟斷,所以市場才會被房價拉高,房價一拉高才有炒作的現象出現,雙北市因為三環六線,台北市的交通結合這個,新北市的交通三環六線,都會擴大的時候有什麼效果,台北市就比較漲不動,所以打房基本上就是說我們現在要讓打房,要真的政策要有效,應該是用長線的措施,長線沒有做的話,你短線再怎麼打都是沒有辦法,去扭曲那個市場的機制。」

圖/TVBS

購屋族無感、房價有趨緩,打炒房政策與房價上漲,成為兩條平行線,要避免房市、經濟兩敗俱傷,就得拉長做長期規劃,真正打到痛點,成為房市一劑良藥。

 

住不起的世代

#住不起的世代#房價#打炒房#房貸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2

0.0967

0.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