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蛇屬於二級保育類動物,非常「珍貴稀有」,雖然過去多有觀察到蛇類有護卵行為,但大部分都使只有看到有外雌蛇捲曲在卵上。林業保育署首度揭露百步蛇在野外產卵後的護卵、護幼,到幼蛇離巢等完整行為,歷經2個多月日夜拍攝,記錄到20顆卵孵化,也發現,為了有利於蛇卵孵化,雌蛇會在午間離開巢穴一段時間進行體溫調節,也發現幼蛇離穴後清晨及傍晚活動最為頻繁。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112年7月20日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發現一條百步蛇,且一週後在洞穴內再次發現時,牠已經踡伏在一窩卵上,因此立即架設防護圍籬以及監視攝影器希望完整記錄整個過程。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分署長張弘毅指出,這次觀察到雌蛇的護卵與疑似為了利於蛇卵孵化而在午間離穴一段時間再回穴的體溫調節行為,以及幼蛇孵化後雌蛇仍持續留在穴內的護幼行為;此外,更首度運用國外雪崩時的拯救系統──諧波反射器,進行幼蛇離穴後的活動追蹤。
且透過諧波反射器發現,幼蛇離穴後,並未立即長距離播遷,而是先躲藏在附近的岩縫、樹叢,再漸移至周邊次生林環境中活動,並且以清晨及傍晚活動最為頻繁。同時幼蛇在第二次蛻皮後,原本黏貼在身上的發報器也跟著全數褪下,不會對幼蛇成長造成阻礙。而這次更是全球首次公開發表紀錄。
張弘毅說,這是臺灣也是世界首度揭露百步蛇在野外產卵後的護卵、孵化、護幼,到幼蛇離巢的完整過程與行為,分署協同野聲團隊以紅外線自動相機,搭配縮時攝影機、夜視鏡、密錄攝影機等科技器材,歷經2個多月時間日夜拍攝,成功記錄到整窩20顆蛇卵的孵化,以及幼蛇全數平安離穴的過程。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以過去在動物園完成的兩次百步蛇繁殖紀錄而言,百步蛇都是在七月下旬產卵、八月下旬孵化,孵化期約30餘天,但相較於野外難以觀察到百步蛇繁殖初期的求偶配對,林華慶說,從過去在動物園的繁殖即觀察到,百步蛇是在十月間開始求偶,雄蛇溫柔吐信,母蛇昂頭作態,經過三週形影不離的交配期間後,雌雄蛇就回復獨行生活,不再有任何互動;而交配後的雌蛇從翌年二月起,身形明顯粗大,直至七月下旬產卵;產卵前,雌蛇至少有長達8個多月的時間未再進食。
過程中也發現,雌蛇的護卵行為在產後兩週內特別明顯,會強力抵抗工作人員碰觸蛇卵。
林華慶也特別指出,由於圈養環境難以維持適合蛇卵孵化的穩定溫濕度,必須將卵移置孵化箱,因此無法觀察到蛇卵孵化後期雌蛇的護卵行為,以及雌蛇在什麼時機離開卵窩或幼蛇,是否會有護幼行為等關鍵。因此八仙山的案例,剛好補足了長期以來百步蛇繁殖資料空白的後半段,而從89年動物園的圈養繁殖,到相隔23年後的八仙山野生個體生殖觀察,整合後剛好完備了臺灣本土百步蛇的生殖生態資料,彌足珍貴。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