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梅雨季幾月?什麼時候結束?梅雨季成因與健康影響一次看懂

作者 陳思遠 責任編輯 蕭沁梅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4 18:2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4 18:30
梅雨-梅雨季-梅雨季節-梅雨季時間-梅雨季幾月-台灣梅雨季-梅雨鋒面-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梅雨季月份-梅雨定義-梅雨成因-梅雨季節什麼時候-梅雨季多久
每年的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梅雨季來了!台灣梅雨季總是能帶來豐沛雨量,梅雨季時間幾月?梅雨成因是什麼?梅雨鋒面除了下雨,還可能帶來「梅雨病」?除濕防潮技巧一次看。
 

梅雨季定義是什麼?


梅雨的名稱由來是因為這段期間降雨不斷,剛好跟長江中下游、華南地區黃梅成熟的時間重疊,因稱為「梅雨」,唐詩中「黃梅時節家家雨」講的就是梅雨季。另外,又因為梅雨季水氣重、東西、食物容易發霉,因此又被稱為「黴雨」。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梅雨季為東北季風跟西南季風轉換的階段,冷暖氣團相聚會形成滯留鋒,不僅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南部都有這樣的氣候變化,而台灣的梅雨季落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出現較高豪大雨機率的區間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更多新聞:豪雨停班停課標準一次看!豪雨特報定義、各縣市豪雨假一覽
 

梅雨季幾月?持續到什麼時候?


梅雨季的開始,與夏季季風開始的時間有關,綜觀近60年變化,梅雨季開始時間一般介於5月11日至25日之間。
 

氣象專家賈新興受訪時表示,2024年的梅雨季可能會一路持續到6月中下旬。根據中央氣象署季長期天氣展望的資料,6月份仍會受滯留鋒面影響,氣溫以正常到偏暖(約22至24度)為主,雨量正常、偏少的機率較高。不過梅雨正常雨量沒有一定的數值,最多可到800、900毫米,少則可以只有200毫米出頭(稱為空梅),根據過去的平均為440毫米,占全年降雨約五分之一。

更多新聞:跟地震無關!基隆山崩「2原因曝」 專家警告:梅雨季小心
 

梅雨鋒面和梅雨成因是什麼?


梅雨是東亞地區的氣候特色。由於東亞典型的氣候為冬季是冷氣團、吹東北季風、夏季受到暖氣團影響、轉為西南季風,春夏交替初期,冷氣團逐漸減弱向南移動,暖氣團逐漸增強、向北移動,5、6月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會在華南、台灣海峽一帶交會,形成滯留鋒面,這就是梅雨鋒面。隨著暖氣團增強、冷氣團減弱,滯留鋒便會北移到日本、韓國一帶,因此6、7月是日本、韓國的梅雨季。
 
由於滯留鋒相當不穩定、對流雲系旺盛(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對流胞所到之處會出現顯著的陣雨或雷雨。梅雨是除了颱風之外,對台灣水情十分重要的氣候變化,因為中南部冬季是乾季,梅雨季的來臨能挹注水庫和灌溉用水。

梅雨是除了颱風之外,對台灣水情十分重要的氣候變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梅雨季會帶來哪些影響?


梅雨季濕度偏高,除了出門不方便,也會延伸出許多可能問題,例如黴菌、蚊蟲變多和食物變質等,最明顯的就是細菌孳生。2024年一篇刊登在《Microorganisms》的中國研究指出,梅雨季節伺機性病原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s)會明顯增加,例如白米當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洗臉盆中的流感嗜血桿菌,可能造成腹瀉、肺炎、鼻竇炎、結膜炎等症狀。
 

梅雨季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霉菌與過敏原孳生
由於空氣中水氣和降雨變多,加上這時氣候偏暖,所以黴菌容易孳生,除了東西發霉,黴菌也是過敏原;同樣地,這樣的氣候和濕度也適合過敏原如塵蟎和蟑螂生活,所以梅雨季是過敏病人的好發季節。
  • 蚊蟲叮咬
梅雨季天氣漸暖,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期,尤其是登革熱疫情會開始蔓延。根據疾管署的新聞稿指出,近來梅雨季來臨,高雄、屏東的登革熱疫情有上升的趨勢,呼籲民眾要「巡、倒、清、刷」,雨後檢查生活周遭是否有積水並將其清除,儲水容器應每週刷洗一次、不用時要倒置或丟棄,減少蚊蟲孳生。
  • 食物易變質
梅雨季正值春夏交替、溫度和濕度都高,黴菌和各種細菌容易孳生使食物變質,如果儲存不當就容易腐敗。衛福部建議做到以下事情減少食物腐敗變質的機會:
  1. 食材分次少量購買,並選擇密封良好的商品。
  2. 乾貨、雜糧應放在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以免細菌滋生。
  3. 開封後未使用完的食材要密封好
  4. 冰箱並非萬能,如果食材變質發霉仍應該丟棄
 

梅雨季可能的災害

梅雨季就像雙面刃,能幫台灣解渴,但跟颱風相同的,梅雨帶來的強降雨可能影響自然環境和農作物生長:
  • 山崩、土石流:梅雨帶來的強降雨,日前基隆發生的土石坍方,雖然專家指出不是地震造成的,但需留意梅雨季帶來的連日降雨導致土石進一步崩落。
  • 淹水:梅雨帶來豐沛雨量僅次於颱風,會導致淹水,例如2016年6月的梅雨導致桃園機場淹水、航班大亂;2014年6月3日梅雨季時雨量高達100毫米,造成雲嘉南地區大淹水。水利署也提醒,梅雨季節民眾應該疏濬住家附近的水溝和排水孔,讓雨水順利流入下水道、排出市區,也要注意警報,避開淹水區域。
  • 農作物傷害:降雨會使農作物泡水、葉片受損,讓根系和果實腐爛,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稻作、西瓜、花生等作物都會受影響。2022年的梅雨季,全台農損達1514億元,其中火龍果、西瓜、毛豆、香瓜最嚴重。

梅雨-梅雨季-梅雨季節-梅雨季時間-梅雨季幾月-台灣梅雨季-梅雨鋒面-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梅雨季月份-梅雨定義-梅雨成因-梅雨季節什麼時候-梅雨季多久

如何應對梅雨季?除濕防潮技巧必知


梅雨季最困擾人的就是水氣高,使屋內環境潮濕,家具、衣物容易發霉。以下介紹除濕防潮的技巧:
  • 使用除濕機或冷氣機的除濕模式,必要時可整日使用。
  • 保持通風,可搭配電風扇加強空氣對流
  • 隨時保持乾燥,例如洗手台、流理台使用完就立刻用毛巾抹布擦乾。
  • 檢查屋頂、牆壁是否有漏水或滲水。
  • 小空間可以使用活性碳、竹炭吸取空氣中的水分,除濕、除臭一舉兩得,也可使用盒裝或桶裝的除濕劑。另外蘇打粉也是除濕、吸濕的好幫手。
  • 把貴重物品或害怕潮濕的東西放入防潮箱。
  • 移除地毯。地毯會吸收水氣,聞起來會有霉味或摸起來濕濕的,如果可以應清洗後先收起來,等梅雨季過了再拿出來使用。

 
更多新聞:梅雨季節來了!專家曝使用「除濕機」4秘訣 搭配1電器效果更好


「梅雨病」是什麼?如何預防?


「梅雨病」是指因為高溫、高濕和過敏原帶來的健康問題。對健康可能的影響包括:
  • 氣喘:過敏原和濕度增加會提升氣喘發作的機會。
  • 濕疹: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造成濕疹和其他皮膚問題,會發癢、起疹子,異位性皮膚炎也會惡化。
  • 黴菌滋生:高溫高濕會使黴菌孳生,增加香港腳、股癬、體癬的風險。另外梅雨季也是婦科疾病的好發季節,高溫潮溼加上女性外陰部也是潮濕悶熱的環境,很容易使伺機感染的黴菌坐大。
  • 風濕關節炎:潮濕天氣會使關節周遭組織腫大,尤其5、6月室外天氣熱、室內開冷氣,冷熱變化大便可能造成關節腫脹疼痛。
  • 心血管問題:梅雨季濕度可能高達70%、80%、溫度可能會高達27、28度,會使出汗多,血液會變得黏稠、血壓不穩定,所以有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
 
這些健康狀況都跟梅雨的高溫高濕有關,所以想預防這些疾病發作或惹病上身,可以做到以下事情:
  1. 保持通風和乾爽,衣物、毛巾、床具要勤清洗。可用除濕機把室內溼度控制在50%至60%。
  2. 出門戴口罩避免吸入過敏原。
  3. 維持皮膚乾爽,有流汗或淋雨應盡快擦乾,以免引發或惡化皮膚濕疹或黴菌感染。
  4. 注意個人衛生,梅雨季細菌容易孳生,所以要勤洗手、別用手摸口鼻;女性也要注意維持私密處清潔,避免穿過緊的褲子。
  5. 多喝水以免水分過度流失。
  6. 維持良好生活作息、睡眠充足。
  7. 室內空調不要調太低,保持26度避免跟室外溫差過大。
  8. 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刻就醫。
 

參考資料:

#梅雨#梅雨季#梅雨季節#梅雨季幾月#梅雨成因#梅雨季多久#梅雨鋒面#梅雨定義#編輯精選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35

0.0985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