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陸上植樹+海底種珊瑚 澎湖杭灣打造「魚附林」

記者 劉彥萱 / 攝影 黃冠瑋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4/28 23:1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4/28 23:15

澎湖近20年來漁獲量衰退四分之三,為了復育海洋漁業資源,澎湖縣政府攜手慈心基金會,目標3年內改善杭灣東北角2.5公頃林地,讓陸生昆蟲、落葉,成為杭灣水域魚類食物來源,發揮魚附林的功能。同時,在海底種下八千株珊瑚,有望逐步找回原有的漁產量,促進海洋和陸地生態共生。

圖/TVBS

 
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它是回收紙,然後有鍍一層天然的防水層,可以保水大概一年左右。」

種樹利器水寶盆能在環境下自然分解,還能替根部大幅降溫,植樹存活率達9成以上。

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夏天呢在海邊,地溫可能會到六七十度,那這個水保盆在這邊呢,會控制地溫,讓它不要超過四十度,所以這個樹苗在夏季的存活非常重要。」

 
澎湖年蒸發量大於降雨量,種樹不容易,透過水寶盆技術,克服當地土壤薄、海風強等問題,有了五德水寶盆造林成功經驗,這次複製到鎖港杭灣,挑選13種耐鹽、耐旱和耐風的樹種,鞏固海岸線。

澎湖縣政府林務公園管理所長李振綱:「杭灣造林地的成效,要跟現在這五德造林成效,要一樣的好,我們也期望它,生長得非常的快速,然後樹木都有活起來,然後我們這次配置的,杭灣配置的十三種樹種,然後有觀花觀果的,當然也有在,第一線擋風快速生長的,盡量能夠幫助這些樹木,去克服這個先天上的一個逆境。」

澎湖縣政府攜手慈心基金會,目標在3年內,改善杭灣東北角2.5公頃林地,種一萬棵樹,預估每年帶來約4.64公噸的生物碳儲存量,增加海陸生物多樣性。

記者劉彥萱:「我們十點不一樣採訪團隊,這次也響應了種樹活動,在澎湖鎖港里這裡,種下第一株的樹苗,而在海岸邊造林,可以讓陸生的昆蟲落葉,成為杭灣水域,魚類的食物來源,發揮魚附林的功能。」

魚附林一詞源自日本,指的是在陸地上種樹,可以營造魚群棲息,保護周邊漁場,將造林地的碎屑帶往杭灣,透過潮汐及洋流作用,在海域內進行機質交換。

圖/TVBS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它在杭灣的比較北方一點,但是北方的洋流,剛好也可以流進杭灣,所以我們把這個陸地上種樹,跟海裡的珊瑚保育,這兩件事把它貫穿在一起,樹的生長,它會產生落葉枯枝,產生一些果實,那這些也會隨著雨水,它慢慢緩緩地流到大海,成為珊瑚礁裡面的一些浮游生物,一些魚類的食物。」

種樹造林,能鞏固土壤過濾雨水,減少表土沖刷作用,讓潔淨雨水注入海洋,珊瑚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是海洋生態鏈重要一環,復育工作刻不容緩。
 

記者劉彥萱:「珊瑚不僅可以無性繁殖,也能人工復育,將修剪後的珊瑚枝條,種在小盆栽內,再用塑鋼土固定之後,放到培養池一個禮拜,最後就能放回大海。」

全球氣候突變,海水溫度上升,造成珊瑚嚴重白化,水產種苗繁殖場,研發珊瑚培育桶,不僅成本大幅降低,復育的種類也多。

水產種苗繁殖場場長柯志鴻:「這個桶子養珊瑚的話,我們幾乎不太需要管理,熱的水水溫比較高的水,它會從表層排出去,以前我們在種這個的話,是葉片的,用葉片的在種,其實不好種,你要拿那些死掉的珊瑚,再把它黏上去,這個是這一整株,直接可以種上去。」

先在陸上生態池,營造珊瑚生長環境,再以人工移植磚方式,進行海域植栽。

潛水業者吳振福:「上面這個就是軸孔珊瑚,那這個軸孔珊瑚,在我們的一些,室內的池內,養殖一段時間,確定它可以存活之後,然後會移植到我們的,那個海面下。」
 

潛水員下海,把珊瑚苗種植到,三角移植磚,就像插花般,打造五彩繽紛的海洋花園,澎湖近20年來,漁獲量衰退四分之三,這次在杭灣,種下八千株珊瑚,和萬顆樹苗,有望逐步找回原有的漁產量,促進海洋和陸地生態共生。

圖/TVBS

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日本在江戶時代的時候,漁民就有發現說,只要水邊有森林的地方,魚類就多,那我們三年前在武陵地區,為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旁邊的,廢耕地種樹的時候,也是直接貢獻,櫻花鉤吻鮭的存活,那也是淡水水域的魚附林。」

從陸上種樹到海下種珊瑚,造林與珊瑚復育雙管齊下,保護澎湖海岸線,共築海洋生態圈。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ESG環境

#澎湖杭灣#植樹#珊瑚#魚附林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4

0.0850

0.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