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幕當天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史上最熱的一年,截至10月底今年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4度,而氣象署日前也表示,台灣每10年氣溫上升達攝氏0.29度,較全球平均0.21度,暖化情況更明顯,也將影響未來台灣的冬天。
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氣候預報科科長羅資婷:「我們可以看1987年之後基本上都是一個比較暖色系,就是比較偏暖的一個狀況,我們其中最暖的一年,就是在2018、19年那個冬季,那一年的溫度有到達,平均溫度有到達20.5度。」
透過氣象署製作的圖表,可以明顯看到台灣冬天整體的變化,如果以1991年到2020年的,氣候值18.7度作為標準,2019年的冬天增加1.8度。
受到聖嬰現象影響,今年冬天台灣平均氣溫正常偏暖,約每5至7年就會有一次,不過從觀測角度來看,以台北站測得的溫度上,確實發生大陸冷氣團的機率強烈大陸冷氣團,或是寒流的狀況都是在逐年遞減。
天氣風險公司資深天氣分析師吳聖宇:「甚至到現在已經12月初了,我們實際上的感受上來說的話好像也只有北部是比較稍微冷一點點,整個中南部白天的時候都還滿溫暖的,像這種隔一年就相差很多的這種情況,其實在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容易發生,就是北邊的冷空氣,要嘛就不南下,要嘛一南下可能就很強。」
在氣候變遷加劇的條件背景是因為暖化,而根據歷史統計,1991年至2020年間,台灣每10年氣溫上升達攝氏0.29度,比全球平均0.21度更明顯,主要也是因為東亞地區,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東北季風強度比過去還要弱。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沛練:「主要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當然就是說全球變遷裡面局部的效應,比如說我們東亞整體來講,可能是暖化比別的地方都嚴重,這個可能其中一個因素,跟這個因素有關的其實是環境變遷,就是說基本上很多地方,在過去比如說30年之內都市化的程度很高。」
全球暖化雖然是大趨勢,但局部地區的升溫則可能和城市進步,造成許多的植被生態,變成了高樓和道路有關係,尤其台灣地狹人稠。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沛練:「海島國家因為土地面積比較少,人口如果增多的情況,還有很多觀光客等等,你這個對於山林的開採當然就越來越厲害,大家的分析都發現,台灣的夏天越來越長,台灣的冬天越來越短,甚至他們還估計說到2050或2060,台灣可能沒有冬天。」
天氣風險公司資深天氣分析師吳聖宇:「按照氣候變遷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冷跟熱的狀況,在整個地球上來說的話,未來的趨勢應該是會分布的越來越極端,就是有些地方可能會變得非常的熱,但是有些地方就相對來說的話,整個溫度會變得滿冷的這種情形。」
記者謝丹慈:「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幕當天就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史上最熱的一年,截至10月底今年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4度。」
雖然不會整個地球同時溫度升高,但卻會趨近極端,氣象署綜合過去資料和未來評估,台灣的降雨型態,也逐漸呈現乾季越乾濕季更濕,梅雨季的極端降雨增加,還可能出現連續降雨日縮短,連續不降雨日增長的情形,在氣候變遷之下,我們的氣候都將和過去有所不同,也意味著人類生存挑戰越來越大。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