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永續發展,是項重要課題,當然對於教育單位學校來說,更是一塊重要的環節,東海大學從校園環境,上課課程,都結合了永續發展,希望培養出更多相關人才。淡江大學也將校園打造成太陽能光電發電基地,甚至提供校園發電,讓永續校園發展,更加落實在生活當中。
大樹下幾條繩索,同學繫綁著工具向上攀爬。
教官:「踩再推再踩,很好。」
東海大學勞作課程老師卓:「這些樹不是只是做來乘涼,不是只是用來調整我們的溫度,它其實他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對於我們整個台中市整個城市,一個碳循環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我們怎麼知道東海大學,這麼多的樹它到底吸收了多少碳,所以我們的勞作教育,是一個永續的一個素養跟能力的培養,我們就讓我們大一的同學,他們一部分的時間,拿來做樹木的胸高直徑的測量。」
拿起皮尺丈量樹木寬度,透過工具算出樹長樹寬樹高,校園內一萬多棵樹,,每一顆都有編號有數據資料換算碳排公式,像是眼前這一棵樹,一年固碳量0.140噸左右,整個東海校園固碳量約為2580噸。
東海大學勞作課程老師卓:「從植物生態讀學的角度,當我們了解一個樹它的樹種,我們了解了它有多粗,我們了解了它有多高,我們就可以經由一些公式去計算,這棵樹裡面它到底多少的碳聚集在它的裡面,當我們每年去量這棵樹,比如說今年它的直徑,譬如說是50公分明年變成了52公分,增大的這2公分的直徑,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一年當中它又吸收了多少碳,固定在它的樹木裡面。」
鏡頭轉到另一區塊,碳中和園區裡面擺放著,一柱一柱的垂直水耕種植,每年灌溉的養分,是透過微藻技術而來。
東海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主任陳鶴文:「這個水我們就把當它成是,我們的一些蔬菜一些草莓,一種剛才後端看到的垂直水根系統,這個水根系統裡面,我們需要開始進行它的一些,自動化或者智慧化的控制的時候,我們AIoT的技術就進來。」
東海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主任陳鶴文:「這用微藻去進行一個固碳的動作,然後生產的微藻,它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運用,我們把這個微藻當成是,魚類跟蝦類主要的食物,在整個餵養的過程裡面,我們的水會變成是一個RichWater,就是一個比較營養的水。」
透過AI輔助感測器即時偵測植物的營養液狀況,導電度酸鹼值和氧氣含量,同時檢視魚的體型與活動度等,偵測數據回頭改善系統,微藻也是植物界的減碳高手,1公克微藻生成過程中吸收2公克的二氧化碳,排出大量氧氣,吸碳率比起一般陸地植物整整高出20倍。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微藻本身的生長又很快,所以它可以行光合作用,行光合作用之後可以產生很好的氧氣。」
綠色植披覆蓋著小溪流,眼前這個是東大溪源流,早期受到夜市影響,東大溪是髒亂不堪的臭水溝,透過高低差過濾法,臭水也能成為活泉。
東海大學環境生態研究中心教授江智民:「導入到這個地底下的一些結構,裡面有尼龍繩有礫石增加了很多表面積,讓微生物在裡面進行代謝的作用,把水質淨化。」
以永續為前提推動水質淨化工程,過程幾乎不耗費任何能源,生態工法高效完成,東海大學各單位項目,逐一朝永續發展而走,也開設相關課程培育永續發展人才。
資深記者藍于洺:「這裡是淡江大學體育館頂樓,我們可以看到這邊有一片一片,很多的太陽能光電板,根據我們的統計這些太陽能光電板在三個校區,一年可以帶來60萬度的發電量,提供給淡江大學做使用。」
頂樓面積滿滿太陽能板,這是淡江大學體育館兩年前開始建置光電設施,自給自足目前淡江三校區,每年可以有近60萬度電力,減少了約30萬公斤數的碳排。
淡江大學總務長:「在學校兩個游泳館跟體育館之後,接下來就是建置了台北校園,十月份蘭陽校園那邊也建置完畢了,再回頭又建了現在的行政大樓,陸續一直再往下去,以現在我們的發電量,大概是占我們的用電量,大概是3%左右。」
透過太陽能光電系統隨時掌握碳排放量,更在校園內架設各種碳排數據,包括使用排碳量,創能減碳量以及校園固碳量,讓學生隨時掌握,落實軟硬體從人出發的永續校園生活。
淡江大學總務長:「其實本來當初的評估就是說,好像淡水這個區域,感覺上說發電這個部分(良好),不過我想很多都是技術上面,可以克服的,包含是說如果你的那個,轉換率發電的轉換率,可以好一點,原則上來講的話,其實你的發電效益,事實上還是有的啦,而且那個效益還算是不錯。」
一根一根雨水管導入四個大型水塔,淡水區水源國小校如其名,水源利用也講究,過往都靠抽水馬達抽水使用,現在用雨水管引流蒐集再利用,用於沖水清潔完全不耗電。
水源國小總務主任:「因為我們學校本來是用地下水,所以其實是需要抽水,所以抽水馬達也是會耗電,因為淡水其實潮濕很多雨,那我們就希望說,如果蒐集雨水的話,這樣就可以減少去抽取地下水的耗電,因為學校的落葉滿多的,因為學校的樹很多,之前都會用麻布袋裝起來,就會變成一袋一袋垃圾,可是我們有堆肥區之後,就可以讓這些垃圾變成有用的土壤。」
而校內滿滿的落葉集中放置做成堆肥,用在學生上課用的小菜園,校園樓頂架設滿滿太陽能板,總計229.8kW的光電系統,光是這些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就足夠水源國小一年的用電使用。
水源國小總務主任:「用電量一年是5萬千瓦的話,我們的太陽能大概是20萬左右,那加上學校其實有一些,我們的綠化的比例還滿大的,所以我們的固碳量加進去也是很多。」
綠能觀念逐漸發酵從教育單位著手,國小至大學深植概念,永續校園成為時下新趨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