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180萬人注意!B肝1療法肝癌風險大降 長庚新研究登期刊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9/14 12:11
最後更新時間:2023/09/14 12:11
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B肝治療新進度!林口長庚與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合作,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十年的治療追蹤,結果發現固定療程組病人相對於長期服藥組病人,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這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將刊登,這項成果也可望繼續引領B肝治療邁入新里程碑。

更多新聞:天黑就快回家!今晚鬼門關「2時辰最陰」備1物擋煞送走好兄弟

 

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圖/院方提供)
負責此研究的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指出,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於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至今成果斐然,青少年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帶原率由10至12%下降至0.8%,現況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其中約有4成病人會引起反覆性肝炎發作,有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而健保也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截至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成績可觀,國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從2003年十大死因第六位,降至2022年第十一位,死亡人數也從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4107人,肝癌的死亡人數也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81人,慢慢可看出B肝防治的成效。

簡榮南表示,目前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副教授陳益程解釋,B肝屬去氧核醣核酸(DNA)病毒,本身並無直接致病性,發炎是肇因於宿主的免疫T細胞反覆性攻擊帶有B肝病毒的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的凋亡及纖維化的結果,屬於免疫疾病,所以當患者發生肝功能(ALT或GPT)上升,肝臟發炎同時也讓病毒減少,並不急著治療,臨床應觀察三個月來判斷宿主有無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長庚發布B肝研究。(圖/院方提供)
更多新聞:在忙該不該讀訊息?網一面倒選「不讀不回」 妹子怒:遠離這種人

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鄭文睿表示,2018年研究指出,停藥後6年內有21%的患者可持續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每年有6.3%達到HBsAg消失,另有19%患者發生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每年也有2.4%達到HBsAg消失;但若發生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的患者(約有22%),若選擇暫不治療,6年有19%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但患者(約有39%)若選擇繼續藥物治療,每年卻僅有0.2%的病人達到HBsAg消失,值得重視。

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認為,病人通常擔心的是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因此不敢停藥,但其實風險不大,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統合性文獻發表,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的病例更少,後者更可經由規律且密集的追蹤和及時的治療來減少其發生,很清楚的比起長期治療,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但仍有部分學者會因為考慮樣本數不夠大、追蹤年代不夠久,而有所保留。

為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B肝相關肝硬化病人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其中494位為固定療程組,593位為長期服藥組,在平均追蹤10年後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比長期服藥組低(15.7%比26.8%),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同時固定療程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服藥組12.8倍,這項成果也可望繼續引領B肝治療邁入新里程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B肝#健康#長庚#研究#治療#健保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5

0.0828

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