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蹲廁所超過「這時間」恐患痔瘡!醫示警:出血無痛感別輕忽

編輯 張庭暄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9/05 09:35
最後更新時間:2023/09/05 09:35
醫師表示成人使用肛門18年,就一定會有輕微一度的痔瘡。(示意圖/shutterestock達志影像)
醫師表示成人使用肛門18年,就一定會有輕微一度的痔瘡。(示意圖/shutterestock達志影像)

「痔瘡」是許多成年人時常會面臨到的痛苦症狀,而民眾若時常排便超過7分鐘,就有「7到8成機率」得到痔瘡,不可不慎。外科醫師也表示,民眾排便時應「5至8分鐘」就要起身,且痔瘡在成人使用肛門15到18年以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日常維持生活作息及飲食的調整,就可避免痔瘡發腫。此外,若民眾排便出現軟便或放屁時有「出血水症狀」但無痛感也別輕忽,情況超過三個月就必須當心。
 

外科醫師在臉書解釋痔瘡生成與保養方式。(圖/翻攝自 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 臉書粉專)

 
外科醫師鍾雲霓在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分享,其實只要是成人使用肛門15到18年以上,就一定會有「輕微一度的痔瘡」,所以為正常的生理現象。而痔瘡是種肛門血管與軟組織老化的現象,通常有兩項症狀較明顯。第一項為「肛門口腫痛異物感」,也就是吃了一些燥熱食物、甚至天氣一變化、一排便或稍微疲倦,肛門就會腫痛與撕裂痛。第二項為「出血」,即使是軟便或是放屁時會帶著血水、大多無痛感,不過會因糞便磨破痔瘡而潰瘍帶來痛感,可能在行走、跑步時出現痔瘡摩擦出血。若長期慢性出血恐帶來「慢性貧血」問題,情況「超過三個月」千萬別輕忽!
 
另痔瘡依據「位置」不同也可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醫師解釋肛門背部具有一道鋸齒狀環繞的「齒狀線」,也以此來區分內外痔瘡,不過九成的民眾為「混合痔」。其中「齒狀線以下」為密布神經的外痔瘡,症狀多以疼痛、腫脹、灼熱、異物感為主;而「齒狀線以上」為肛管內、神經較不敏感的內痔區域,症狀多以無痛性出血、無痛性脫垂為主。鍾雲霓也提醒,痔瘡並不會變成「癌症」,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醫師建議民眾可攝取適量的「蔬果」避免痔瘡。(示意圖/shutterestock達志影像)

而此現象所導致的老化血管與軟組織較難自行復原,因此醫師建議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保養」開始做起,有四項保養方式民眾可參考:
 
1. 肛門血管需要「穩定排便」,避免經常性的便秘、腹瀉。
2. 攝取適量的「蔬果」。
3. 讓血管維持彈性,需要規律的有氧運動、跑步、跳繩、快走及游泳。
4. 避免在馬桶上「久坐」滑手機、看書,排便從開始到結束大概5至8分鐘就該起身。  

根據TVBS《健康2.0》報導,中壢天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賴以立解釋,蹲或坐馬桶時,肛門靜脈曲張的壓力將增加,若每次蹲坐馬桶都要很用力的擠壓,肛周結締組織受的壓力大,組織就會逐漸膨大、鬆弛及增生,也就因此形成「痔瘡」。提醒民眾須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蹲馬桶排便最好掌握在「5分鐘」內,同時排便也不需過於用力,另外,建議多吃高纖維的食物,也可以多喝水、要吃油脂食物,排便時才能夠快速又乾淨。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痔瘡#排便#成人#外科醫師#生理現象#肛門#出血#內痔#外痔#保養方式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0

0.0714

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