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氚排放標準是每公升五萬貝克,反觀日本這回排放的,檢驗結果低於1500貝克,而且也通過國際原子能總署認可,但各國卻還是有疑慮,因為擔心過濾系統,是否真的把其他有害放射性物質都有過濾掉,而且排放就是30年,過濾系統有沒有更新,也很關鍵。專家建議,政府應該申請到日本排放區,直接進行海水檢驗,同時密切監測魚類,替食安把關。
大陸質疑是「核汙水」。
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那時候發生事故的爐心,水裡面就有放射性同位素,alps系統可以有效過濾廢水,大陸不相信他們透過過濾,其他氚以外核種都過濾掉。」
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半衰期長會有生物累積效應,現階段可能都符合標準,但最終我們應該是長期監測。」
尤其排放計畫長達30年,也引發另一個質疑。
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我們要確認30年期間,過濾效率是不是維持很好,有沒有定期更新,到了後期不遵守原規定,有可能核種數量變多。」
排放計畫已成定局,專家建議政府除了持續監控日本進口,還有遠洋捕撈的漁貨,也應該加緊腳步申請,到日本排放區第一線的海水檢驗,其他有害物質是否如同日本所說,活度低於標準很多。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經理古偉牧:「吃到海鮮,根本不知道從哪個地方,也不知道魚類到底有沒有輻射性物質,氚到底是不是安全的,這個在科學上根本也沒有結論。」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