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藝術家羅得華,早年在楊惠珊的《琉璃工房》跟著王俠軍學做玻璃,至今他仍是台灣少見的吹製玻璃藝術家。玩火弄窯塑型,玻璃自由流動的美麗,被羅得華掌握得十分盡興。一起來探索難得一見的琉璃之美。
琉璃藝術家羅得華:「器,你要插花,它就是花器,你要裝酒,它就是酒器。」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這是個砵,如果是你,這東西你要做什麼,當為花器也可以,水器也可以,那這件特別吸引我,它看起來非常不像玻璃,但其實它是玻璃做的,看起來有點像陶,它是屬於半透明的,琥珀狀態,有點琥珀的,我可以放食物是嘛,也可以啊。老師這三足的器皿是仿古的概念嗎,沒有,還是一個動物的(概念)仿古的話,就是三足鼎嘛。」
53年次的羅得華,協和工商美工科畢業,曾赴美國玻璃學校習藝,他也是《琉璃工房》的創始員工。
琉璃藝術家羅得華:「(在《琉璃工房》研磨,就是做後加工,再來就是吹製,配原料,配料,當然是從助手開始學習嘛,就跟著王俠軍吹玻璃啊。」
羅得華和太太山居三芝,自己搞設備,蓋工廠,給居家取名「琉璃藏」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爐)要加熱多久,4個小時,才能達到1150度,差不多,也不需要太高,1100,1200度。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利用離心力,要旋轉,保持它的平衡,修飾工整,吹一口氣在裡面,在吹管裡面,塞住(吹管口)冷空氣碰到熱玻璃,膨脹,吹了一個空間,哇,好神奇噢,一個小泡。紙上面是濕的,有水,用自己的手去塑。」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技巧很多種,工具很多種,我慣用紙張,NS,利用離心力,拉長,它就慢慢拉長,拉長。」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用這工具,把口撐大,用鐵板的平面,縮小拉直。」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因為用手指頭,上面會有手的痕跡,加水,OK,一滴水就好了,放到徐冷爐,從這邊,做完要把爐內殘存玻璃料做處理,已經可以煮火鍋了,100度了。」
羅得華也為茶席達人研發茶具,在三芝庭院以山泉水泡茶,山風蟲鳴為伴,野趣橫生。
羅得華太太李美臻:「這個茶葉是我在附近採的野茶,自己做的。早年這個地方是,清朝時這邊都是茶園。師母在倒水時,水柱就很均勻。」
記者vs.藝術家羅得華:「這是吹製完後,再上金水,再去燒一遍,這個我怎麼看很像,烏賊,像不像烏賊的尾巴,這是用複合性媒材,兩件組合的,光源之後,透過出來玻璃出來的顏色,你這很像一個十字架,對就是一個宗教符號,但你這符號的斑駁和肌理卻很漂亮,這有點像是一尾魚,是啊,眼睛在這兒,只是頭跟尾,有點搞不清楚,珊瑚爪又跑出來。」
羅得華的玻璃具有即興風格,造型與肌理色彩,自由不羈,但茶席系列又極其嚴謹。
他的手做琉璃,溫暖迷人,有藝術家揮汗創作的爆發力,和靈光乍現的美滿快意。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