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旱象持續,嘉南平原已經連續三年沒有第一期稻作,稻米產業鏈哀鴻遍野,因為衝擊的不只是實耕者,從最上游的育苗、代耕再到下游的碾米廠業者,都將面臨生存危機。
台南市官田區青農聯誼會會長陳鴻偉:「屬灌溉區的部分,大概涵蓋整個官田地區,大概有七成的面積,那這七成的面積,幾乎目前都是休耕的狀態,通常這情況景色會是一片綠油油的情況,可是就是目前休耕的狀態下,就是我們只能撒綠肥作物,那綠肥作物在這個時間,我們還是會去關心整個綠肥作物,它增長的情況是怎麼樣。」
像陳鴻偉一樣,近年來回到官田務農的青年還真不少,但面對大旱嚴峻,這三年下來,回鄉專職做農夫,換來的卻是一場空。
渡仔頭水稻育苗中心負責人胡育旗:「土壤已經乾到一定程度,所以一打下去那個土就會碎,然後就會呈現很小的顆粒,那因為又有風其實整個環境就會變得很迷茫,其實我們正常育苗作業,不會用到這麼乾的土,因為這麼乾的土其實我們在鏟,或者是說我們在這個環境,其實都不是很舒服,所以我們可以的話,我們會讓土有濕一點。所以假設說,現在再不下雨,我可能也會牽個水管去我的後面的土堆,去把那一些土做一個濕潤的動作。」
嘉南平原近三年來,都只有單期稻作,讓育苗場的訂單直接少了一半,業者也只能將稻種冷藏保存,賠本出售。
渡仔頭水稻育苗中心負責人胡育旗:「這一整個都是上一期收割下來的,那因為上一期剛好本來要育掉的,可是因為沒有水,所以就現在呈現的是整個滿滿的冷藏室的稻穀,這樣看起來,長期性的水資源的匱乏,其實育苗場可能也會過得比較艱辛一點。」
2021年百年大旱,台南第一期稻作停灌休耕,去年水同樣不夠,農委會推行大區輪作,近7成農民沒有耕作一期稻作,今年同樣水情告急,若是明年又輪台南一期作休耕,等於連續四年都無法耕作。
台南市官田區青農聯誼會會長陳鴻偉:「目前這些水它是沒辦法給農田用的,它只能提供給工業用,在整個耕作的過程當中,其實台南地區的一期稻作的收成量是比較好的,也就是說在這一個期作,農民的收入是比較高的,那已經連續假設政策性如果沒有去做修正的話,明年的第四年就會面臨到,連續四年我們都面臨到這種情況。」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簡任技正莊岳峰:「我們以農方的角度事實上是不會說,去支持所謂的全面去停灌,而是這個是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再去做權衡這樣子的措施。」
若休耕一再發生,不只實耕者生計堪憂,整個稻米產業鏈從最上游的育苗、代耕再到下游的碾米廠業者,都將面臨生存危機。
記者劉彥萱:「停灌休耕對整個水稻上中下游產業鏈造成衝擊,像是我身旁這台插秧機,代耕業者當初花106萬元購置,貸款每半年就要繳15萬元。但如今農田停灌,這貸款到底要怎麼生出來都成問題。」
插秧機代耕業者陳哲民:「因為我們機器買下去,我們回來的話,首先因為我們之前可能,沒有這麼多的存款情況下,也是要貸款去買的,但是面臨到他休耕,我們沒有收入,但是機器的成本還是一樣在負擔,所以造成說我們有時候,沒有收入情況下,我們還要去從事別的工作來負擔這一台機器。」
補償只是杯水車薪,因為像是插秧機每台最高救助10萬元、曳引機也只有20萬元。而這次農委會祭出20億元的休耕補助,每公頃最高可領9萬6千元,經費創20年新高。但對這群青農來說,他們要的不是補助,而是工作權。
補助絕對不是萬靈丹,當停灌休耕次數越來越頻繁,有誰還會願意返鄉務農,政府若沒有更積極的調適作為,不只是國土安全問題,也將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