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有十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許多人以為只會發生在高齡者,但其實也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初期症狀容易被誤認成媽媽手、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因此延誤就醫,超過八成患者可能在發病前兩年便出現關節損傷,約四成患者十年內,恐怕釀成日常功能障礙。
42歲的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先喜好烘焙的她,疼痛到無法打蛋、揉麵團,被迫放棄開店夢想,日常生活中。由於外觀與一般人沒有差別,更曾幾度因為身體不適坐了博愛座,被陌生長輩喝斥,她分享,好幾次是爸爸幫忙搶博愛座,她才敢坐。而從確診第三年,就申請生物製劑治療至今,也曾試過多種治療方案,才找到目前合適的治療藥物。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蔡昀臻醫師也說很多病患一發作起來,不只是刷牙、扣內衣,連吃飯拿筷子、湯匙都有困難。對正值求職以及照護家庭年紀的青壯年病友更是不利,
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醫師標示,即使是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且有些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即使達到減藥條件,也要採取「階段性減藥」,部分藥物須一至兩個月才產生療效,且病情起伏與生活作息、運動飲食也有關,得靠定期評估疾病活動度判斷,而非自行停藥。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