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表示,糞便潛血檢查如果呈現陽性,就會再執行大腸鏡檢查,而這幫助很多人揪出大腸息肉,提早切除減少大腸癌發生率。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早期不易發現,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如果篩檢結果是陰性,也要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大腸癌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就要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因為根據國健署癌症資料顯示,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
吳昭軍表示,這幾年因為疫情,癌症篩檢的人減少很多,以往每年有約130萬人接受篩檢,但疫情期間下降15%到20%,雖然現在解封但仍然沒有回升到標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表示,糞便潛血檢查的原理,就像找到犯罪現場的凶器,分析血液反應,如果找到糞便中有血液,代表腸道內有出血情形,就要進一步檢查。賴正大說明,2021年期刊中發現,只要能夠定時篩檢,就可以減少60%大腸直腸癌相關死亡率。賴正大說明,這項篩檢是確定糞便內有血液,其實不代表一定有息肉,需要做大腸鏡確認,如能夠透過腸鏡找出癌前病變,也就是息肉,就能及早切除。不過賴正大表示,男性通常不喜歡照大腸鏡或是工作繁忙,所以極少男性願意篩檢,但是大腸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而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篩檢結果為陽性者,罹患大腸癌風險較一般族群高20至30倍,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會增加30%,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確診,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64%,因此此提醒篩檢結果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確保腸道的健康。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