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腎臟病末期!靠中醫減少尿毒素累積 成功逆轉延緩病程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3/09 17:17
最後更新時間:2023/03/09 17:17
台北慈濟中醫部醫師呂秉勳。(圖/院方提供)
台北慈濟中醫部醫師呂秉勳。(圖/院方提供)

阻腎臟病惡化,92歲的許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壓、攝護腺肥大與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等病史,長年於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追蹤,為更進一步改善腎功能與皮膚搔癢、便秘等相關症狀而至中醫部醫師呂秉勳門診,經中藥調理2個月後,其病程由第五期進步至第四期。

更多新聞:私密處健檢數據公開!子宮頸異常率近6成 報告紅字解密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後,除了腎功能進步之外,電解質與肝功能也並未受到影響。(圖/院方提供)

台北慈濟中醫部醫師呂秉勳解釋,慢性腎臟病共分五期,以腎絲球過濾率為基準,分為第一期: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實質傷害;第二期:輕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且有腎臟實質傷害;第三期: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第四期:重度慢性腎衰竭與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

一旦病情嚴重至第五期時,腎臟無法正常代謝廢物便會導致尿毒症,尿毒素主要由腸道微生物代謝蛋白質並經由肝臟中酶或由粒線體轉化產生,尿毒素的積累會破壞腸道屏障的完整性並導致血管損傷和腎損傷,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代謝失衡,進而增加氧化反應和發炎,然後產生尿毒症。

 
更多新聞:缺蛋何時結束?謝龍介預言「還要2年半」:可跟這國進口

慢性腎臟病共分五期。(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呂秉勳指出,尿毒素累積的情形以中醫角度而言主要源於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濕毒瘀阻,中醫治療腎病的原則為扶正補氣,通腑瀉濁,去瘀生新,黃耆、黨蔘、丹蔘與大黃等中藥對於腎臟擁有良好的保護與代謝作用。

黃耆具有補脾肺氣利水、抗氧化與抗發炎的功用;黨蔘能夠補中益氣改善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丹蔘則有減少腎纖維化與尿毒素的作用;大黃則能祛瘀生新、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胃道菌叢,減少壞菌,減少尿毒素的積累。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後,除了腎功能進步之外,電解質與肝功能也並未受到影響,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對於延緩腎臟病惡化是有所幫助的,呂秉勳以文獻回顧的方式討論尿毒素的非透析療法,發表於國際期刊《Toxins》雜誌,他也提醒,現今的研究對於改善慢性腎臟病的調理多為「科學中藥」,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並請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以免造成身體更多損傷。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即將截止

👉半年就可以「微留學」 6萬元折扣等你來!

👉給自己遊學假期吧!提升語言及國際觀趁現在


#慈濟#腎臟#腎臟病#尿毒#健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21

0.1401

0.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