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新車安全評鑑行之有年,現在台灣也跟上腳步,即將在3月底發布第一份新車安全評等報告,政府希望透過這項機制,讓車輛資訊更透明,促使廠商提升設計安全。不過有專家直言,台版的新車安全評等結果其實和國外差不多,如果只為了給消費者做購車參考,恐怕疊床架屋、效益不大。
車輛安全審驗中心執行長周維果:「目前是由這個消基會來協助我們中心,用義工的方式,不具名的,去經銷商,全國各地,完全分散的,來購買這個車輛,我們再去確認實際的那幾輛車,實際有沒有被不正確的,或不應該的一些改裝或變更,是真的是原廠的規格,那這些事情都做好之後,我們就會把這個車,貼了封條送到這個檢測的實驗室。」
為了做到公開透明,負責評等的車輛安全審驗中心,會採購前一年全台銷售前八名的車款進行測試,檢測項目除了成人保護、兒童保護,還要看看速度輔助、車道輔助和緊急剎車輔助系統靈敏性,另外對行人保護程度,像是撞上保險桿、引擎蓋、擋風玻璃的受傷狀況也會列入評等,今年最快3月底前,第一份台灣評等報告就會出爐。
行人或腳踏車突然竄出,剎車輔助系統必須及時作用,側面或正面撞擊當下,安全氣囊是否彈出都是重要指標。歐盟由民間組織發起的新車安全評等,檢測報告通通公開上網,想買車的消費者點開車輛型號,可看到整體表現幾顆星,撞測結果也以圖表方式呈現,簡潔易懂。專家認為,台灣仿效國外、立意良善,但能否透過這項機制改變消費行為,甚至讓車廠改變設計,恐怕得打上問號。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NCAP或是說其他的那個撞測報告,其實會回歸到車商的一些,後期的設計上,但是我們不幸的台灣沒有這個,台灣現在基本上,我們的廠大部分都是代工組裝,所以在結構的設計上,其實沒有主導的力量,好,那我知道我撞擊測試做得很爛的時候,我有沒有辦法去補救呢,沒有,那你就告訴我一個答案說,欸,這個撞擊測試很爛,你不要買而已嘛。」
新車安全評等計畫一年就燒掉1.2億,政府為降低財務負擔,有意由車商無償提供受試車輛,或負擔部分測試費用。但立委林淑芬直言,車商必須利益迴避,制度才能可長可久。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交通部)有沒有既有的基金,其實你一年撥個1億元,或是公務基金你編個幾千萬元,加起來其實也是可以持續的去運作,那當然我是非常的反對說,由車廠自己提供車輛,這一點絕對不行。」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你買新車的時候,其實都會去買各種的車體險,意外險,那保險公司如果不在這個系統裡面的時候,其實他沒有辦法帶給消費者任何好處,譬如說我開一個安全係數相對比較高的車,我在人身意外險的那個保額跟費率,是不是可以往下降,那我開安全疑慮比較高的車,那這個保險的費率,跟我這些失竊啊,或是撞擊之後的成本的問題,我就可以讓保險公司知道。」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