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等視覺相關神經受損目前仍無有效療法,即使有能力負擔百萬療程,效果也不佳。台大團隊耗時7年成功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有望成病友新福音。
台大醫院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分享這項研發成果。台大醫院眼科部教授、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簡報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2040年中樞神經退化造成的死亡將超過癌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周邊神經的疾病,例如糖尿病、角膜神經退化等,將更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
然而現在針對周邊神經的修復缺乏有效療法,台大醫院眼科部與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因此攜手合作,耗時7年成功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PBG」,可引導神經生長、定點緩釋促修復物質,預計再5到10年可應用於臨床治療,將造福周邊神經受損的病人。
陳偉勵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角膜神經密度占全身之冠,例如病毒感染、三叉神經病變、外傷等,都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特徵是眼白變紅、視茫茫等症狀,目前療法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昂貴眼藥等,效果卻不見得很好。
陳偉勵表示,台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生醫支架,結合高科技原理的電流及材料研發技術,經動物實驗,有非常高的效能,受損神經能恢復8到9成,且非常穩定,在治療過程不會引起發炎、感染或新生血管增生的副作用,並隨著時間慢慢溶解、消失,不影響角膜正常功能。
此外,電紡紗生醫支架具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在物理特性上有方向性結構,讓固定方向拉長的神經可以朝著預定方向生長;第二則是化學性成分,能慢慢釋放分泌神經修復的物質「谷氨酸」,雙管齊下修復神經。
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台大材料所教授林唯芳進一步解釋,團隊所研發的視覺相關電紡紗材質,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
陳偉勵強調,這不是取代角膜移植,而是植入後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患者本身必須具有一定完整程度的角膜」;人工角膜是神經修復較容易入手的部分,團隊未來還將嘗試應用於全身各個系統的神經修復。(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