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出現這「兩大症狀」應提高警覺 醫師:主動脈瓣膜狹窄死亡率高達五成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張鎮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2/01 22:58
最後更新時間:2023/02/01 23:03

心臟問題真的要特別注意!尤其主動脈瓣狹窄初期都沒有症狀,隨著主動脈瓣狹窄惡化,器官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時,便會出現問題,例如冠狀動脈血流不足,會導致胸悶、胸痛;腦部血流不足,會出現頭暈、昏厥;最嚴重可導致心臟衰竭,一開始的主動脈瓣狹窄,都是以藥物控制為主,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也可以利用導管從血管內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手術的時機與方式,都須要與醫師做完善的溝通與討論,因此規律在門診追蹤與定期檢查,才是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最重要的方式。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主動脈瓣狹窄初期都沒有症狀,隨著主動脈瓣狹窄惡化,器官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時,會出現問題,例如冠狀動脈血流不足,會導致胸悶、胸痛;腦部血流不足,會出現頭暈、昏厥;最嚴重會導致心臟衰竭,病人就會喘,相對應的平均存活時間分別剩下5年、3年和2年。」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博士李任光:「大部分的主動脈狹窄,是因為年紀大而使主動脈瓣老化變硬,較常出現在八十歲左右。另一種情況是有些人的瓣膜,先天長得不一樣,大部分人的主動脈瓣都是三個葉片,但是他只有兩個葉片,因此主動脈瓣狹窄會比較早發生,大概會在五六十歲時候開始出現症狀。至於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主動脈狹窄,現今在台灣已經非常少見。

臺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主任暨教授羅力瑋:「在目前很多都是這個老化退化,然後主動脈鈣化產生,所以通常如果有症狀時候,主動脈一定有某種程度狹窄,所以一般除了如果當你有胸悶,痛喘或頭暈昏厥症狀,要非常小心。」

 
圖/TVBS

一開始的主動脈瓣狹窄,都是以藥物控制為主,但隨著瓣膜功能變差,心臟收縮率也跟著下降或有症狀時,應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博士李任光:「傳統只能用開胸更換主動脈瓣膜,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也可以利用導管從血管內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也有相對應的健保給付條件。手術的時機跟方式,都須要跟醫師,做完善的溝通跟討論,因此規律在門診追蹤與定期檢查,才是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最重要的方式。」

醫藥記者蔣志偉:「隨著年齡漸長,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根據統計超過65歲的人,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超過85歲的人,發生率更高達4%,除了年長,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曾接受過放射治療,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慢性腎病等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的風險因子。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兼醫務秘書許志新:「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初期常沒有症狀,一旦開始有症狀,則平均壽命會大幅度降低,主動脈瓣狹窄的三大主要症狀,主要是昏厥、心絞痛及心臟衰竭,一旦以上症狀發生,若未治療平均壽命即不到五年,主動脈狹窄也容易造成中風心律不整,心臟感染血栓,出血等併發症,治療上包括服用藥物以及手術,藥物其實無法改善主動脈瓣狹窄,但是可以治療其它心臟病和併發症,手術會對心臟瓣膜直接進行修補或置換人工瓣膜。」

近年來常聽到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經由股動脈、鎖骨下動脈以導管的方式,將原本狹窄的主動脈瓣膜,用氣球壓扁,然後植入人工瓣膜。

圖/TVBS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兼醫務秘書許志新:「此手術因傷口相較於傳統開刀手術小,術後復原較快,住院天數較短。」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阮俊能:「我們的心臟裡面有四個腔室也就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跟右心室,那在每個腔室的出入口都有瓣膜,這個瓣膜的功用就相當於心臟腔室之間的門,門的開關會配合心臟的收縮,確保血液的流向是固定的方向。」

臺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主任暨教授羅力瑋:「有時候在門診就診,用聽診就可以聽到心臟有雜音,所以說其實當有症狀時候,一定要到門診去找心臟科醫師做檢查,當聽診有聽到雜音的時候,我們就會做超音波去檢測看,主動脈有沒有什麼問題這樣子。」

醫師提醒,民眾必須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不抽菸不喝酒,控制三高預防瓣膜鈣化傷害風險。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心律不整#器官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84

0.0743

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