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AI救命!41歲的王先生於工作時意外遭到電擊倒地,到院前心跳就停止(OHCA),失去生命跡象,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急診團隊透過現場救護人員提供的資訊,提前啟動院內葉克膜團隊,病人到院後立即予以急救,順利於到院22分鐘內完成葉克膜裝設,成功救回王先生,住院23天後順利出院。
更多新聞:賣台北房遷「台南蛋黃區」生活爽翻!網1原因搖頭:可憐啊
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吳玉琮表示,北醫附設醫院秉率先串接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台,取代紙本紀錄與人工通報人力,提升醫院資源有效運用的預警功能,並增強急重症救護、醫療品質的監督功能,盼能藉由此平台的運作,精進緊急醫療救護品質。
為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與重大災害救護的成效,衛福部與內政部推出「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救急救難一站通計畫」,優化並結合現有衛福部戰情中心資訊平台、跨醫院及消防單位標準化資訊串流作業,建構整合性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台,提供醫療端與消防端即時、完整資訊,救護人員即時回傳病人生理數值資料,讓醫療團隊及早擬定醫療計畫。
北醫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侯甚光指出,搶救OHCA病人分秒必爭,對醫院極具挑戰性,以2021年為例,全國醫院OHCA病人ROSC(恢復自發性循環)比率為21%,換言之,平均每5個人救回1個人,而全國醫學中心ROSC比率31%、北醫附設醫院35%,最重要的是救護現場提供精準有效的資訊,病人得到最適當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更多新聞:海外團費暴漲6成!退改規定將更嚴格 下訂前要注意「4件事」
侯甚光表示,以王先生為例,消防隊員抵達現場後,隨即提供病人年輕、遭受電擊等資訊,醫院研判心因性心跳停止可能性極高,立即安排葉克膜團隊待命,到院後立即給予急救,22分鐘完成葉克膜裝設,由於急救速度快,王先生的大腦、心臟均未嚴重受損,1週後移除葉克膜,3週後即康復出院。
侯甚光說,此次搶救王先生不應是單一醫院的成功案例,透過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的系統串接,即時傳遞精準有效的資訊,縮短救護現場與醫療團隊的距離,醫療團隊提早擬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畫,同時減少資料輸入的人力、時間,讓搶救零時差。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