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中的長輩在吃東西時,經常出現咬不動、吞不下的情況,要格外注意!董氏基金會表示,吞嚥能力如同身體的其他功能一般,隨著年齡增長退化,即便是健康長者,也會出現吞嚥功能障礙,這種現象在日文稱作「老嚥」,如長期出現吞嚥困難,可能進一步讓長者不願進食,營養不均,體弱肌少,也會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發生率,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
更多新聞:慶教師節!請老師喝咖啡 超商拿鐵、美式2杯下殺55折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指出,咀嚼吞嚥功能退化、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易導致長者老化厭食,但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建議民眾留意家中長輩日常生活狀況,若出現下列現象可能是「老嚥」的警訊:
1.平時會流口水、睡覺時易咳嗽:一般人已習慣無意識吞嚥口水,若有吞嚥問題可能讓口水吞得不好。
3.只吃特定食物、減少進食:長輩變得挑食,只吃好咬好吞的食物,或減少平時喜歡的食物等。
4.吃飯吃很久、每口食物須吞兩三次,或吃不完的次數增加:長輩的進食速度可能會因為咀嚼吞嚥功能下降而變慢。
5.用餐後口腔殘存食物,或食物堆在嘴巴或掉出嘴巴:可能是長輩口腔敏感度下降、口肌動作協調下降造成的。
6.進食後,聲音改變或咳嗽增加:進食後如說話出現痰音或類似咕嚕的水聲或咳嗽,可能是液體殘留在咽部或聲帶,代表有吞嚥肌力下降的情形。
7.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若因吞嚥問題影響進食意願,易造成體重減輕。
8.不明原因發燒、肺炎:因吞嚥肌群退化和咳嗽能力較差,以致食物或口腔分泌物誤入氣管,往下掉到肺裡而造成發炎、感染。
許惠玉指出,如是生理老化造成吞嚥問題,可透過訓練、注意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或改善。但如無法改善或有較大的異常,則需尋求專業(復健科、耳鼻喉科、牙科等)評估及治療。
另外,許多人為了讓長者好吞嚥,會將食物煮成軟爛糊狀,或攪打成流質,許惠玉表示說明,這樣料理方式反而會破壞食物原本的色香味形,讓長輩食慾降低、更不願意進食,建議在料理時保持食物原本的色香味形,讓長輩好咬、好吞。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