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查腹瀉小心是腸炎!一名女患者從20歲就開始嚴重腹瀉,有便祕宿疾的她,還想著趁機清大腸,但腹瀉卻演變成一天多次血便,吃完東西就拉血,甚至發燒昏倒,送醫時血色素不到正常值的一半,檢查才發現是「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若未治療,不只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增加腸穿孔、狹窄,甚至是大腸癌的風險。
更多新聞:載女友上班遭攔查!通緝身分曝光 暖警這動作保住他面子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好發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族群,主要是因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
依據健保重大傷病登記,國內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每10萬人口約有13名,近年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上升,盛行率14年大幅增加5.1倍,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症狀包括持續腹瀉、腹痛、血便、大便解不乾淨感覺等,不具特異性,與大腸激躁症、感染性腸炎,甚至大腸癌等疾病症狀類似,以致部分患者未能警覺與及時就醫。
更多新聞:影音/Hold住姐自爆「鼻子假的」!輕推秒驚悚變形曝10年辛酸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柏賢表示,發炎性腸道性疾病若沒有在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療,好好的控制發炎,腸道就會反覆發炎、潰瘍,產生膿瘍、瘻管、狹窄或癌症等嚴重併發症,進而需要切除部分腸道,瘍性結腸其中潰炎導致大腸癌的風險又較高,。
醫師提醒,腸道外症狀四分之一出現在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之前,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合併三個月以上肚子痛、拉肚子、血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則須盡早就醫,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
但對於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病友,傳統用藥就足以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中重度發炎的病友則可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達到更有效、更安全的發炎控制,也提醒民眾如有腹瀉、腹痛、血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尋求協助,以利早期診斷與對症治療,避免腸炎變腸癌。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