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網室甜柿王 20年苦功成就有機甜柿(上)

記者 吳安琪 / 攝影 劉文彬 報導
發佈時間:2008/12/14 22:0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一對夫妻在20多年前,就決定重新開始生活,他們離開了原來在都市做生意的環境,上山去種柿子,打算要種不用化學肥料、有機天然的柿子,並想盡辦法防蟲害跟鳥害,希望可以種出讓自己的生活,能夠維持在水準之上的柿子;20多年來絕對艱苦,但是現在苦盡甘來,這樣不一樣種植的方式,現在他們被稱為「網室甜柿王」。

巨石纍纍的大安溪河床旁,比達觀桃山部落更深的山裡,連續幾個颱風沖得路不成路,不過跨過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塊,山裡還有人住著,而且種出好吃的水果,海拔將近9百公尺的山谷裡,陽光一吋吋把秋夜的寒冷趕開,不過胡錫卿、吳玉碧夫婦,起得比太陽還早。果園主人胡錫卿:「這吊得都太矮,現在都…沒吊到,對啊!」

胡家的柿子園10月下旬開園,一邊準備採摘,一邊也要檢查果樹狀況,隨時整理,看來都是甜柿,不過還分兩種品系。胡錫卿:「這個叫做次郎的品系,次郎品系它的果實比較扁平、四方形,還有一個稜角,都有四個稜角,另外一個品系叫做富有品系,富有品系它的那個果實,它是比較圓、圓形,高度會比較圓弧形,次郎品系的產期,它會早富有品系產期,大概半個月。」

成熟期有先後,所以消費者從秋末到入冬,都有甜柿可以吃,也因為成熟期分散開來,胡錫卿夫婦說,從光復節到聖誕節2個月時間,都是他們的忙碌時刻,採甜柿還是個要求細心、耐煩的工作,因為有的柿子成熟期還在後頭,即使現在看起來已經頗有份量頗為可口,其實還沒到高峰,還大有可為,所以要拎著小梯到處登高,一顆一顆果子慢慢看。

胡錫卿:「這要看它的成熟度,不只要看這邊紅,我們還要讓它成熟度,上來這邊,這樣才夠的話,我們夠的話,就可以剪,像這樣色澤很均勻,就表示我們的成熟度比較好。」

柿子園的景致,這個時候也正美好,放眼望去,生氣勃勃的綠葉當中,綴著一顆顆澄黃飽滿,不像一般種甜柿的山頭,總是吊滿了白白的,用來套果子的紙袋。

胡錫卿:「套袋的裝法,袋子看不到,看不到,他們一定要把袋子撕開這樣看,像我們的採法,我們可以站上去,從上面看整個成熟度,他們撕開有時上面看不到,或有的從上面撕開,下面又看不到,這樣造成他們採下來的時候,品質比較不穩定。」

而這裡不必套袋,可絕對不是這些柿子不怕蟲、不怕鳥,而是胡錫卿夫婦10年前把套袋變大了,變成好大一個網室,把果園整個套起來,這是全台唯一的柿子網,不只防鳥、防蟲,省去套袋的麻煩,連甜柿的品質也進一步提升。胡錫卿:「我們光線直接照射到我們的柿子果樹,它陽光吸收會比較充足,尤其果實,它直接陽光吸收充足的話,我們的果實品質甜度,它會更好、更接近自然,它原本的口味出來。」

難得的是,網室裡面並不悶熱,山谷裡的風微微吹拂了進來,應該柿子們也都很愜意吧,胡錫卿夫婦說,這可是歷經10年,一次又一次改進的成果。胡錫卿:「像網室有一定的高度限制,像我的枝條,你要怎麼去把它順,枝條要收下來,不要弄到我的網子,不要把它撐破,把它縮小,縮小我們又要考慮到它生長、結果的方向跟量,這些都是後面要一直調整,那我87年做的,到今年97年剛好滿10年。」

從山上往下看,面積達到一公頃的網室,壯觀,也代表當年真是好大手筆的投資。胡錫卿:「我們在搭的時候,大家不看好,當初是說我是有構想,資材行來,本來我都設計好,叫他們做這個網室的估價,他一估價,糟糕,這麼多錢,連那個旁邊的也要算,算起來大概將近5千坪,5千坪,一坪要1千4,那時候算起來要6百多萬,我想開玩笑,有6百多萬就不用在這裡撿石頭了,對不對。」

不過網室終究還是搭起來了,擔任家中「經濟大臣」的吳玉碧,也支持先生的構想,她說幾番衡量,這麼做是利多於弊的,於是夫妻倆自己找資材,自己動手慢慢搭,用時間、力氣,代替巨額的金錢投資,算算那是夫妻上山來務農的第13年苦日子,他們不是沒經驗,更早在民國70幾年,那個男工一天工資3百元的年代,因為收成青黃不接,夫妻倆一度負債3百多萬。

胡錫卿:「當初只好怎麼樣,搭會,搭會,對,我們在深山裡面當會頭,我做了85個月的會頭,所謂會頭就是說,就所有平地的朋友,就大家都當會員,1個月2萬,然後搭30個人。」

現在回想起來,兩個人都說,要謝謝那些朋友信任謝謝一位資材行年輕老闆,陪他們一起解決難題,還要謝謝胡錫卿的大哥,在山裡買到這樣好的一塊地,不然坡度太陡,網室也是蓋不起來的。

其他一些農友看了羨慕,可未必能仿效呢,想到的都是別人的幫助,胡錫卿夫婦的個性,看來是走忠厚一路,也就因此,一個做生意,一個是花藝老師的夫妻倆,正年輕時就告別都市。

胡錫卿:「本來也是在台北,我是在果菜市場,國際貿易跑到台灣農產運銷公司裡面,我在做水果批發,剛好玉碧姐她有這個興趣,要回歸大自然,我就30幾歲,說好,回山上,剛好我大哥找到這塊地,回山上衝,發展自己的理想這樣。」

大自然裡的功課從頭學,較高處山坡梯田上的桶柑,是胡家果園的另一絕,據說到國曆3月採收的時候,還會大一倍,這段期間怎麼用生態法防病、防蟲,胡錫卿說來頭頭是道,因為已經在山裡做了23年的功課。

胡錫卿太太吳玉碧:「他一來來了半年,瘦了16公斤,因為你從完全沒有一點農業常識,甚麼叫做土壤的PH值,甚麼肥料到底是甚麼,你要通通重新去唸,所以當初他來的白天,我們剛來的時候都沒有電,他就白天要工作,晚上要讀書。」

或許就是當年大量地看書,吸收新資訊,在民國70年初,台灣人連「有機」這個名詞,都還不太清楚的時候,這塊土地就開始生態無化肥的經營,夫妻倆說,當初已經投注了所有積蓄,可不想連健康一起貼進去,山上的生活也還是很有品質的,這一頓午餐就有更勝都會的豐盛與美味,幾款菜蔬爽脆清甜,原來是吳玉碧自己種的。」

吳玉碧:「蔥也是這裡有,外面也有,反正都是隨便種一點,這樣很方便,然後每天譬如我想要蔥花蛋,就來拔兩棵現炒,就有可以吃了。」

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吃新鮮蔬菜,好令人羨慕啊,吳玉碧說現在的自己,真的很不能忍受都市的嘈雜,往往沒兩天就趕著要回山裡,不過她也立刻提醒山居歲月,浪漫沒大家想像得多,倒是要天天做工。」

吳玉碧:「如果沒有經濟壓力的時候,那實在是很享受,但是當你的,譬如說,因為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所有果樹都在成長,尤其春天的時候,它開花時間到了,像胡爸爸他剪枝的時候,只要它冒出芽來,你還沒剪完,你去剪枝,你會通通把芽苞、芽都弄掉,所以你要趕在它冒芽之前,你要通通剪枝完成,這個時候就是壓力。」

這是農事的壓力,還有個壓力則來自這裡,真是在山裡太深的地方,吳玉碧說,特別是在921大地震後,地貌改變,這裡幾乎是颱風過一次、路斷一次,水、電、瓦斯、電話也會跟著斷一次。

吳玉碧:「如果你們去年來拍攝,那就很精采,為甚麼,我先生自己像空中飛人一樣,吊在,因為它(水管)斷了,在一個地方,沒有把它鋸掉不行,那你要叫別人來,事實上,我們不知道別人會發生甚麼樣的危險,我先生自己就綁得像空中飛人一樣,吊在半空中去鋸那些樹。」

前一陣子水管就又斷了,去採訪的那兩天,剛好工人來修,夫妻倆一邊顧果園,一邊也要隨時去查看工程進度,在山上過生活,甚麼都要懂一些,吳玉碧說來得意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屋,是爸爸設計、一磚一瓦砌起來的,而她自己本來不怎麼會烹飪,現在有辦法整治出一桌好菜,果園裡幾輛車,則都是先生自己保養、自己修。

只是,這樣的日子,連續過了23年,不會太辛苦了嗎?吳玉碧:「有一天覺得,這真的,路又不通,又沒有單位要來修理,早上起來跟我先生講說,今天我們不要喝豆漿,我們泡了咖啡,然後因為我十八般武藝,我會煎蛋餅、甚麼發麵餅,我說今天煎蛋餅配咖啡,中西合併,然後我說你去幫我找桂河大橋出來,我們就來聽桂何大橋好了,讓自己心情High一點,這個就是苦中作樂,不然你要怎麼辦。」

再一個提振精神良方,就是瞧瞧園子裡滿滿的收成了,今年的颱風雖然多,還為這塊山區帶來1600多毫米的驚人雨量,還好這些柿子都熬過了,沒再演出去年折損8成的慘況,在樹上自然黃熟的甜柿採摘下來,一個個比成年人手掌還大,不過這些柿子們進了胡錫卿的手,還要經過一番捏捏壓壓。

胡錫卿:「我們這樣外觀看不到,壓,有時候壓就是說,它成熟度比較熟的話,我們手壓它會軟掉,軟掉我們就要篩選掉,假如說你不用壓的話,我們裝出去的話,有可能到你那邊,因為我們跟平地溫差很大,可能到那邊它就軟掉了。」

還有些柿子因為露水、雨水堆積,皮上長了黑斑,胡錫卿只要覺得不好看的,也往旁邊擺,人家一顆1百多元,買你1百多元,讓人家收到一個軟的,人家心裡,消費者的心裡,感覺會不舒服,所以我們寧可要挑掉。」

胡錫卿的標準真的很嚴格,把被挑出來的,所謂次級品拿來試,其實已經很好吃。胡錫卿:「也有脆的感覺出來,聲音都出來了。」

脆,卻又能在略為咀嚼後就化開,汁液中的甜味,也跟著充滿口腔。胡錫卿:「這我們把它切下去的時候,稍微糖度就會釋放出來了,有沒有,一個黏黏稠稠的感覺出來,它就是比較甜度高。」

胡錫卿推薦,稍微冰鎮一下再吃,還會更甜。胡錫卿:「因為它在冰鎮以後,我們大概很多水果,冰了以後,水分會脫一些掉,脫一些掉,還有它的糖分,就會顯現它的糖分出來。」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柿子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01

0.0444

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