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MIS-C案例全台攀升!兒童出現「危險病徵」 醫警告:盡速就醫!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廖廣賓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8/26 23:10
最後更新時間:2022/08/26 23:37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是指兒童感染了新冠肺炎,主要症狀痊癒之後,又出現罕見的高強度發炎反應,簡單來說身體裡的病毒已經清掉了,但免疫系統卻沒有冷靜下來,還是持續運作,反而造成身體裡多種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專家指出,5歲以下幼童發生MIS-C情況較多,醫師建議,若要預防孩童MIS-C,勤洗手、戴口罩、減少群聚,盡早施打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得到MIS-C的機率。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MIS-C特別是指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全身性發炎反應及器官損傷,往往是在確診後2到3周左右發生,目前診斷MIS-C,並沒有單一或精確的檢驗或檢查來確診,都是依照美國CDC或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診斷定義,例如WHO要發燒3天以上,美國CDC只要1天即可,當然還要符合其它至少兩個器官以上的臨床症狀,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來綜合判斷。」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科主治醫師/副教授葉國偉:「不過在這些診斷條件中的實驗室檢驗都只是,只要升高就算是,並沒有訂出明確的臨界值,而因此檢驗數值只要超過一些就符合。而事實上很多感染發炎的疾病,這些數值也都會增高,而且每個病人的臨床表現,以及檢驗結果也沒有一致性,所以也容易造成判斷上的困難,甚至過度診斷。不過兩個診斷定義中,也都提到一定還要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

家中兒童,若是感染過新冠肺炎,六週內如果又有不明發燒,就要特別注意。

 
圖/TVBS

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謝奇璋:「治療MIS-C的時候,我們主要以壓制過強的多器官系統發炎為主,那所以並不是所有COVID-19的感染後的發燒都要當作MIS-C,我們雖然得過COVID-19之後,因為你的免疫系統能力下降,所以你得到感染機會其實是會比普通人多的。」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博士/北榮副院長李偉強:「無論是美國或台灣的疾病管制署都建議,如果孩子持續發燒,並且在過去6週內確診過COVID-19或是曾經和患者密切接觸,如果有以下6項症狀的任何一項以上,都應該趕快就醫,包括肚子痛、嘔吐、腹瀉、皮膚出現疹子、眼睛布滿血絲、甚至頭暈或者是感覺頭重腳輕,低血壓的一個徵兆。」

醫藥記者蔣志偉:「在Omicron變種病毒流行的時期,以色列MIS-C的發生率,是每十萬個18歲以下兒童有3.8位,比Alpha及Delta變種流行期,每十萬個18歲以下,兒童約有50位下降許多,丹麥大約每十萬個,18歲以下兒童4.2位。在美國7成的個案年齡在5到15歲。台灣在這波Omicron變種病毒流行期間,兒童發生MIS-C大約十萬分之10,不過6成是5歲以下兒童,似乎與國外情形不盡相同。」

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謝奇璋:「MIS-C的病人血小板的數目經常是降低的,那同時MIS-C好發的年齡,比起川崎症的兒童年齡要大,那MIS-C發病的年齡大概差不多,平均是9歲那是大小孩,那川崎症發生的年齡大概是5歲以下是小小孩,那同時在MIS-C心血管系統的表現,例如說心臟衰竭、休克以及腸胃道的表現也都較川崎症為多。」

圖/TVBS

臺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MIS-C它的發源的基因,跟之前有一個病叫做川崎氏症,有些發炎一些基因體質,事實上可能會有點類似,因為川崎氏症本來就發生在5歲以下,所以臺灣如果MIS-C在5歲以下,發生率比較高,我想可能有它的原因在,因為可能是因為,基因體質上的關係。」

專家指出,6到12歲兒童MIS-C發生數相對少,可能因疫苗施打情況不錯;而5歲以下幼童發生MIS-C情況較多,醫師建議,若要預防孩童MIS-C,最好方法就是避免確診,勤洗手、戴口罩、減少群聚,盡早施打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得到MIS-C的機率。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MIS-C#攀升#病徵#兒童#就醫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45

0.1020

0.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