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BA.4、BA.5疫情再起,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說,預估8月中到8月底可能出現一波流行,單日確診數至多落在3萬例左右,但以輕症與無症狀居多。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推估有其根據,也是有可能性,但不管用什麼模型推算,與實際狀況還是要有應證或比較,會持續監測和加強管控,根據實際狀況修正,預測有預測的好處,可事先部署。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整體趨勢往下降,但近期國際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疫情再起。台大醫院今天上午舉行「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記者會,提出防疫和新常態生活建議,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
陳秀熙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多數國家BA.4、BA.5的比率已達70%,台灣是少數比率20%以下的地區,據國際疫情推估,變異株占比從20%到40%大約需要26天,40%到60%則需11天,共約37天。
陳秀熙推估,BA.4、BA.5大約在8月15日至8月底造成較明顯的影響,因為台灣已經遭遇BA.2大流行感染,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嚴重度不大,患者會以無症狀與輕症居多。
陳秀熙表示,假如BA.4、BA.5沒有進入台灣,8月中或許可降低到單日1萬例以下,但若BA.4、BA.5侵襲台灣,屆時單日確診數可能仍有1萬到2萬例,至多約3萬左右。
陳秀熙在記者會中簡報分析台灣的疫情曲線大致與紐西蘭相似,但因為台灣有自然感染與追加劑保護又略勝一籌,不過,相較於南韓等經歷過大規模流行的國家,還是稍有差異。
對於昨天新增的疑似BA.5職場群聚事件,陳秀熙指出,未來出現BA.4、BA.5的少數群聚感染是一定的,應採取「雙軌防疫」,包括「減害防疫」、「生活防疫」。
陳秀熙說明,除了做好死亡控制外,要注意疫情間壓力過大、防疫措施下導致照顧流程效率變低,造成非新冠死亡的間接傷害。
陳秀熙表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發現,遭遇疫情與傷亡後,許多民眾對工作、薪水發生焦慮,比率從疫情初期14%成長到31%,負面情緒也是引起健康問題的原因。(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