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凍漲的電價,已確定調漲,只不過全球通膨肆虐已經夠慘了,如今電價成本再一堆疊,最後都還是老百姓在買單,尤其亞洲國家台灣、日本、韓國的食物類商品權數較歐美高,荷包快速縮水的感受,只會更加明顯。
連鎖餐廳北區店經理沈宸賢:「我們常用的食材雞肉啊,漲幅差不多在30%,那雖然說雞肉是台灣的,可是牠的飼料都是進口來的,所以也是漲幅比較高,再來就是我們常用,每天都會使用大量的沙拉油,漲幅將近快40%,那我們也不敢在菜單上面隨意的亂漲價,因為也怕把顧客嚇跑,所以這些食材的成本,我們都是自己吸收。」
物價漲幅擴大看不見盡頭,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3.39%,創下近10年以來新高,七大類中變動影響較大者,又以食物類漲7.40%為最顯著。
記者陳文越:「同樣的一份餐點,成本卻跟以前完全就不一樣了,不只是餐廳,相信很多人去市場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個通膨的壓力,其實放眼到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還有烏俄戰爭的影響,每個國家都有受到通貨膨脹的襲擊,但是聚焦在亞洲的部分,會發現其中又以台灣日本韓國最為嚴重。」
通膨壓力在全球上升,但在通膨走勢與成因,卻是不盡相同,瞄準台日韓共通點,食物類商品權數相對較歐美地區,都來得高,價格上漲對通膨率的影響大以外,包括地理位置與能源型態,到貨幣政策其實都息息相關。
台灣餐飲業聯盟理事長李日東:「韓國日本跟台灣,我們的食材自給率還不算很高,那都還是要倚靠那個國外的進口,所以這個相對影響的成數,就會相當的高,黃小玉、包括高價食材海鮮類,包括肉類,牛肉都大多數還是倚靠海外進口,貨幣匯率我們現在貶,那貶的時候我們進口,就不利於進口,那進口那價錢升高,那當然都反應在我們的進口食品食物上面這樣。」
糧食自給率偏低,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又大,也增加進口成本的壓力,一環扣一環,讓衝擊不斷擴大,但恐怕這螺旋還沒完。
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我覺得在短期之內看來是有點困難,因為烏俄戰爭什麼時候要結束還不知道,另外像台灣因為我們電價調漲,以前來講,電價大概漲10%的話,通膨會漲0.5左右,假設說7.8月,會有這種所謂爆發性的消費,或報復性的消費,那對於物價的上漲又會是另外一波的帶動,所以我個人覺得台灣今年通膨過3的機會是滿大的,我們一年的年度薪資就漲1%,所以通膨如果漲3%的話,對老百姓來講會,壓力會是非常非常大。」
民以食為天,但面臨通膨壓力,萬物齊漲下,最明顯的就是你我的每一餐,如今想填飽肚子,荷包得要夠力才行。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