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唐獎漢學獎首見女性得主 藝術史專家羅森為無聲之物發聲

責任編輯 吳家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6/20 18:15
最後更新時間:2022/06/20 18:15
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圖/中央社)
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圖/中央社)

2022年唐獎漢學獎得主今天揭曉,不僅首度頒給女性,更是首次由藝術史專家摘下殊榮。牛津大學教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專精東方文物,擅長「為無聲之物發聲」。

唐獎漢學獎今年是第5屆,頒給羅森意義非凡,不僅是首名女性得主,更代表著漢學獎首度跨出文學、歷史與思想史領域,擴及藝術史研究範疇。羅森更是第一個主要活躍於歐洲的得主,象徵在北美、東亞兩大漢學研究重鎮外,唐獎再將觸角延伸到歐洲。

 

今天記者會上,由評選委員會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揭曉漢學獎得主,他提到,羅森不只是單純的學者,她曾在大英博物館工作多年,一度擔任東方文物部主任,是一名重要的博物館學者和策展人,接觸大量中國青銅器、玉器等文物。羅森後來在牛津大學任職,曾是莫頓學院首名女院長,也曾出任副校長。

王德威指出,文物周邊的紋飾、材質、形式常被忽略或視為次要,但羅森提醒人們,這些細節都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不僅僅是簡單、隨機的線條組合而已,「紋飾像是研究中的小道,但羅森以小見大。」她指出各族群的「視覺系統」,找到隱藏在背後跨越時間、地域的故事,並從中發現社會觀念、信仰和習俗如何轉變。

中研院院士邢義田表示,古代器物不像現代可用機器大量複製,而是需要人力一個一個製作,這些紋飾不承載主要訊息,但也因此不易隨時代、風向、流行轉變,而是由師傅傳徒弟,一代傳一代傳承下來,反而有著穩定的風格和共通性。
 

邢義田舉例,羅森透過研究,發現西方與東方視覺系統相互影響並結合,地中海古典建築形式被帶到西亞,再隨著佛教的傳播和絲路商業活動,體現在華中地區佛教石窟的造型上。

羅森特別指出,東西間的文化交流非單向直線,而是呈現「環狀」。她的著作「蓮與龍」,便指出英國人喝午茶、吃點心的高貴瓷盤,上頭的基本構圖布局、圖案設計都與仿製原型、中國青花瓷類似;而青花瓷常見的「纏枝蓮紋」、「纏枝牡丹」這類密集、反覆的紋飾,也可溯源於佛教從西方引入的「渦卷紋」,在古希臘建築經常可見。

邢義田表示,當初西方探險家到處尋寶,把很多珍貴的文物帶回歐洲,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對東方來說是一種帝國主義式的劫掠。但另一方面,這些文物也被妥善保存下來,學者將西方藝術史的研究傳統,加諸於東方文物,羅森就是領軍人物。

邢義田表示,羅森最厲害之處,就是在廣泛的資料堆中,看到別人沒注意到的東西。羅森每有著作發表,都會迅速翻譯成華文,可見她所帶來的新角度、新啟示,讓東方的考古學、藝術史學者「重新認識自己的寶貝」。(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唐獎#唐獎漢學獎#潔西卡.羅森#東方文物#藝術史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42

0.1039

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