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漸漸脫離了中颱璨樹的暴風圈,不過接下來中南部就會開始有雨勢,因此不少人很擔心會不會又要淹水了!因為每次下雨,水利工程都沒發生效用,那進而要討論的是台灣的前瞻治水的計畫到底有沒有成效,立委高虹安就質疑花了2040億元在水環境建設,是不是做錯方向?專家也建議,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強降雨的天氣型態會常發生,我們台灣應該要盡早做準備。
南台灣才剛從旱災解脫,如今又面臨水災威脅,我們的水環境建設,做了哪些?
記者劉俐均:「在中壢老街溪這裡,以往只要每逢大雨就會淹水甚至會淹過橋面,而這一次在前瞻水環境建設當中,加強了河道整治增設了砌石護岸,明顯改善了淹水情況。」
在老街溪環北橋下游的水環境建設,總經費8.6億元,包含了防洪保護、循環經濟、節能減碳三大方向,建設二階式的砌石防護,前後差別,從原本淹過橋面的洪水,現在慢慢降低,不過讓附近居民最有感的,是生態復育的親水建設。
水利署第二河川局資產課課長張登林:「主要是做護岸的改善,然後把他通洪斷面把他打開來,接著就是我們堤頂步道有做一些改善,因為我們平常的話,可能一年大概有五六天是颱風豪雨,可是至少未來的三百多天民眾也可以用到,所以他是多功能的可以有,民眾可以騎自行車或人行步道。」
前瞻基礎建設2040億元做「水環境建設」,在水資源開發、包含水庫集水區保育等等,花費875億元,而悠關治水河川、區域排水整體改善,也編列了884億元,立委質疑,怎麼還沒看到改善。
立委(民眾黨)高虹安:「在整個計畫執行效率來說,也不能夠好像是景觀改善就做得特別有效率,結果真正實際上的治水,包含像是一些防洪防澇然後防旱災的這些設施,卻好像每一次遇到問題的時候才來檢討。」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前瞻計畫在治水方面,隨著我們一條一條的治理工程的完成,這些治理工程包括接近,大概台灣一千條左右的區域排水,以及33條的左右的縣管河川,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河川跟排水,是位在都市地區人口稠密地區,我們大概有88處的河川環境的營造。」
屏科大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這個降雨事件會有極端的現象,譬如說有一些強降雨,所以說如何達成這些洪水資源化,我們建議政府能夠成立國家水資源研究院,或者環境資源研究院,來綜合所謂的有關水利做完整的去考量,才能夠得到更嚴謹更周延的這樣的結論,洪水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水資源這個問題,當然水生活也要能夠去兼顧。」
專家強調,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台灣的治水必須再加把勁,在面對極端氣候,災害才能有效減低。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