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人口2356萬人,高達7成都集中居住在六都直轄市,其中人口增長最多的是桃園、新北市居次,人口下滑的幅度則以台灣居冠;不過非六都縣市人口外流的現象更嚴峻,像是苗栗、雲林、嘉義等縣市都是負成長,政府為了城鄉平衡發展,近年積極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希望吸引青壯年人口返鄉就學、工作,學者也點出,地方無法跟都會拚資源,找出產業文化的發展特色才是生存之道。
大陸工程施工副理張維仁:「目前的這個施工項目是我們,場鑄箱型梁的牆面板鋼筋綁紮,這個方向是往我們G01車站的方向,那G01車站未來會銜接我們,捷運中壢跟大溪的延伸線。」
捷運綠線串接大園、蘆竹、八德及桃園市區,未來連結雙北生活圈,更能帶動城市發展,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綠捷為例,總建設經費982億,桃園市得靠重劃區和車站聯合開發,自籌413億、壓力沈重,也難怪要求中央提高統籌分配款和一般補助款的訴求,歷經藍綠執政始終沒變過。
桃園市新聞處處長詹賀舜:「尤其像桃園我們的工業產值將近一年3兆,那工廠的它所產生的這個汙染或者是廢水,造成環境的壓力其實都在我們桃園市裡面,那當然其他縣市也有類似的狀況,所以我們是希望說在指標上的(評估),可以增加(環境壓力)這一項。」
桃園去年人口增長近2萬人,榮登六都之冠,創稅能力提升之際,交通、教育等建設需求同步增加,統籌分配款和一般補助款卻在六都中吊車尾,就算領得較多的高雄和台南也照樣喊窮;然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非六都縣市資源更少,城鄉差距造成的就業困難、人口外流,問題更加嚴峻。
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基於城鄉平衡的考量,所以行政院在108年的時候,推地方創生的這個計畫,讓產業能夠發展好以外,讓周邊的相關的環境啊,基本的設施的部分能夠加強,讓真的在那邊生活的年輕人,真的能夠住得下來能夠永續地發展。」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呂育誠:「所謂的均衡並不一定是你有我也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應該是一種互補或者是一種互惠的,一種協助的方式,對於地方的民眾來說,他更在乎的是在他的生活方式,或實質的生活條件有沒有改善。」
內政部最新統計,2020年全台戶籍登記人口2356萬,新北市人口數最多排第一,其次為台中、高雄、台北市、桃園和台南,六都直轄市總人口,占了全國69.45%、逼近7成,都會區磁吸效應,讓非六都縣市日益邊緣化,國發會調查也發現,全台368個鄉鎮區,共134處人口外流嚴重、居民相對弱勢,已面臨消滅危機,如何為地方創造願景與認同感成了當務之急。
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在偏鄉地區確實通訊有困難,在整個相對不方便或交通不方便的部分,我們用數位建設的方式讓偏鄉的,整體的通訊能夠做得更好,也更方便(居民)他在偏鄉能夠做學習,做相關產業的一些發展,所以數位建設是一個加強方式。」
有學者認為,人口往都會區流動的現象舉世皆然,與其要求資源齊頭式平等或迷信硬體建設,不如發展特色、找到定位,地方才有出路。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