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有多嚴峻?以台灣來說,台北今年已經有超過一個半月的日子是超過35°C的高溫日,數量是歷年之最,而在地球另一端,有著地球冷凍庫美名的北極,也飽受氣候異變之苦,海冰覆蓋面積創下40年來第二低的紀錄,專家更預測10年之內,未來的夏秋之際恐怕都看不到北極海冰了。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汪中和:「我們本來估計(高溫日)要到70天一年會達到70天,應該是2050年才會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要到世紀中期,我們現在就已經出現、就已經看到、就已經經歷了。」
暖化加劇之快,硬生生提前30年,連長期關注氣候的學者汪中和過去都不曾想像,針對未來的高溫氣候,綠色和平套用科技部模型運算推估,同樣不樂觀。
世紀末前,大台北都會地區一年恐怕有1/3都處於高溫炙熱天氣,您可能認為這只是未來推估,但如今極端氣候的衝擊已在北極真實上演,今年熱浪襲捲,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分析衛星影像,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明顯減少,更在9月15日達到最低點374萬平方公里,是近40年來第二低紀錄。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汪中和:「從過去到現在(北極海冰面積)就一直不斷的創新低,一直不斷的往下,其實就告訴我們說北冰洋受到暖化的影響,他不但是我看到的範圍在縮減,他的厚度也一直不斷的變薄。」
海冰能將80%陽光反射回太空,深色海面則會吸收90%輻射,這一消一長,不僅氣候失調也將威脅北極生態圈。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汪中和:「按照這個趨勢再往下看的話,等到有一天我們看到夏天,北冰洋沒有冰了,那一年大概是在2030年以前了。」
青年抗暖大遊行團體:「氣候拉警報,改革現在要。」
面對全球氣候異變,台灣一群關心氣候的青年也冒雨走上街頭,臉上的蛙鏡不是造型,而是強調當海平面不斷上升,位在海島的台灣已不能再置身事外。
青年抗暖大遊行總召趙品諭:「那海平面上升的話就會造成一些小島國家,像是我們太平洋的島國(受衝擊),那當然台灣的沿海也會有海平面上升造成海水溢灌,沿海居民是受到第一線的影響。」
青年氣候聯盟執行長鍾靜怡:「IPCC他們有提出了一個1.5°C的特別報告,這份報告裡面就有指出,在2030年到2052年之間,就可能會達到1.5°C的情況,希望政府可以把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提高我們減碳的目標到2050年是淨零碳排。」
當全球升溫1.5°C松山機場將開始淹水;升溫2°C,連社子島、部分機場捷運都無法倖免。氣候危機顯然也是國安危機,節能減碳綠色轉型,不能再等,也不應該再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