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長者都有骨質疏鬆困擾,所以會大量補充鈣質,但其實還有肌肉量也要注意,肌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流失。尤其65歲以上的長者,如果出現無力、走路變慢的狀況,很可能就是罹患了肌少症,嚴重還可能會提高死亡率。
將雙手圈在小腿上做檢測,看看肌肉質量是否正常。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手指頭跟手指頭中間有距離,代表你小腿的肌肉還是有力的,我們這樣就比較放心,不會有肌肉萎縮、肌肉不足的問題。」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在椅子上坐到站五次,看時間有沒有超過12秒,那如果12秒的話,那合併小腿圍,那我們就會說疑似是一個肌少症的症狀。」
像是這位68歲的陳女士,五次起坐超過12秒的標準值,已經出現肌肉減少的警訊,一般來說,65歲以上的年長者,如果行動上沒有力氣、活力變差、走路速度變慢等等,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肌少症他是個表現,但是我們其實是擔心他後續造成的一些生活上的問題,第一個因為他肌少症,他可能會造成他生活上功能的缺乏,比如說他可能沒有辦法在家裡面,完成他自己的生活獨立,第二個肌肉的量不足的話,可能會在家裡面,或是在戶外會有跌倒的風險。第三個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到,如果有肌少症的長輩,他們在未來十年內的死亡率,其實是相關來說比較高的。」
肌肉流失,不只造成活動力下降,嚴重也會引發健康危機,死亡率相對提高。
記者劉俐均:「成年人30歲之後,開始有肌肉退化的現象,如果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肌肉質量每一年會減少1%,肌力則減少2%到4%。40歲之後,肌肉質量每10年會下滑達到8%,而退化的速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速。」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因為我們的荷爾蒙,譬如說,我們生長激素或男性女性荷爾蒙,或是我們的神經的調控。這種都會讓我們的肌肉會在年輕的時候會逐漸增長,逐漸他會到達一個平台。在三十歲到四十歲的時候,他會開始逐漸慢慢地流失,那我們肌少症的定義其實就是由年紀造成逐漸肌肉的喪失。」
醫師呼籲,可以多攝取魚、肉、蛋、花椰菜,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D,要防止肌力流失,也可以從幾個簡單居家運動做起。
林口長庚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彥安:「假裝這是一個裝滿水的寶特瓶,就是兩手都拿,這樣大概連續做10下,這樣一輪的動作大概連續做3次,練大腿這裡就是起來這樣子下來,所以我們要在我們中年的時候,40到50歲之間,就要開始做把我們肌肉量,保持一個最大的峰值,怎麼做,就是要用靠規律運動,尤其是阻力運動訓練、重訓以及補充足量的蛋白質,在我們中年的時候,把肌力跟肌肉量保持在最高。」
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靠著運動,減少肌肉退化,加上現在不少人常常處於焦慮的緊繃情緒,也可能引發交感神經行頸椎病,最後導致肌力喪失加劇。有頭痛、眼窩脹痛、眼睛乾澀,以及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的病徵,都是警訊。
新光醫院中醫科主任林齊魁:「長期的壓力,這種情緒或是這種家庭因素。擔心小孩子這種的原因所以讓他整個自律神經不協調,不協調之後,造成這種血管循環的這種也是會受影響,之後讓他的這個肌肉沒辦法受到營養的供應,自然他老年人不喜歡運動的話,他肌少症的情況就會出現,拍的時候我們講說動作要慢,因為自律神經其實他就會影響你的,肌肉緊繃、壓力、自然就讓你的整個情緒很緊張。」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