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原先禁行機車的內側「第3車道」陸續解禁,不過北市交通局研究卻發現,開放之後事故狀況反而惡化,但有機車族抱不平,認為整體肇事率都增加,不該全歸咎於開放機車行駛內車道,而且以都會區的行車亂象來看,只能騎外側線道反而更危險。
記者李頂立:「台北市這幾年來陸續開放44個路段的內側車道給機車來行駛,不過交通局委外研究最近也出爐,卻發現這些第3車道開放機車使用權之後,整體相關事故卻呈現惡化。」
比對開放前、開放後的資料,各類型事故都增加,其中以「小型車對機車」事故比例提高,至於肇事類型,「同向擦撞」「追撞」及「側撞」也增加,尤其以小型車與機車「同向擦撞」傾向惡化,長期投入交通案件裁決的學者黃台生認為,多了一線道行駛道路複雜性自然增加,像他經手的不少案件就是在變換車道時發生。
學者建議,既然要開放就該先加強機車安全宣導,而交通局原本今年打算再開放中正路、環河北路、內湖路3個路段,但評估其中的內湖路交安恐怕惡化,決議暫緩實施。
北市交工處設施科長江長恩:「中正路跟環河北路它的預測結果有可能會改善,開始研議說這兩條路段要開放要做哪些前置作業,內湖路就會暫時不這麼做。」
儘管報告指出,開放內側第三車道和事故有連動性,不過像是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等民間團體卻認為分析恐怕不夠縝密,而且像是桃園同樣也取消禁行機車道,但路段事故率卻下降4成。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它要把整個肇事完整的原因給分析出來,因為我目前只有看到數字,但不知道它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如果在整個肇事率提升的狀態下,然後你單純是說因為機車開放行駛內車道之後所以它的肇事率也提升,但是忽略背後其實總體肇事率都是提升的,那其實它會有數據解讀上的問題。」
機車族憂心,內側道路如果再進一步限縮,被迫走外線車道,反而增加行車風險。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比較容易會有巷口會有出入的車子,或是像大樓出入的車子也會在外側車道這樣子,在這個狀態之下其實內側車道是相對單純的。」
北市交工處設施科長江長恩:「那我們就是從先加強(取締)路邊違停的強度,或者是改變它的路型配置,譬如說把外側車道再放寬一點點。」
基於汽機車平權,北市交通局表示已開放路段不會再限縮,先朝加強管理著手。畢竟台北市機車數近百萬輛,擴增車道雖能緩解流量,但若機車族行車意識沒有跟上,反倒糟蹋美事一樁。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