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表示,當疫情受控制後,就可考慮解封,重症照護量能會影響社交距離解封程度和檢測分流,未來也建議將防疫演習納入常規。
台大公衛學院舉行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說明會,邀請學者分析最新疫情發展,以及對醫療體系造成的衝擊。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目前全球累積確診人數近420萬人,但致死率正在下降,康復率也有提升;這個疾病既像傳染病,又像慢性病,若處置不當,病人可能會從肺炎住院變成急性呼吸窘迫,增加重症照護負擔。
看各國疫情發展時,陳秀熙提到,可觀察流行病學指標,如死亡率、發生率和致死率,累積發生率在一段時間陡升後開始緩和,代表疫情受控制,就可考慮解封;日本北海道和伊朗原本曲線已趨緩,但又爆發另一小波流行,因此解封時要很小心社區流行有再爆發可能。
陳秀熙提醒,要解封時也必須考慮各國的重症照護量能,這會影響社交距離解封程度和檢測病人後如何適當分流;至於何時是解封時機,他建議累積發生率曲線持平2到3週,代表新增病例沒持續增加,這樣社交距離才能解封。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楊銘欽提到,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的門診量和住院量都下降,連帶影響醫院收入,甚至人員變動薪資也下降,當時單月門診量最多下降22%,單月住院量下降30%;今年第一季受疫情影響,門診量和住院量平均下降14%,以醫學中心下降幅度較大。
楊銘欽指出,在疫情後復原期,醫療院所應盤點院內人力物資、現金流量,如健保署暫付款不夠時,需向銀行貸款,同時將徵用病房或專責病房改裝為普通病房,並考慮引進新照護模式,同時建立醫療體系新常態,突破慣性並提高效能,加快步調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因應新疫情。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鍾國彪提到,健忘比疫情更可怕,在重啟與重建過程中要達成「更耐災的重建」,建議未來強化防疫準備,把「防疫演習」也納入常規,並儲備動員能量、整備抗疫物資,定期檢討演練。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睿詒建議,可結合資通訊科技推動遠距慢性病照護模式,將遠距醫療從偏鄉延伸至慢性病照護,建立醫師與病患、親屬快速溝通的管道,既能減低病患實體就醫感染風險,增加照護即時性和覆蓋性,也能節省成本以提升住院照護品質。(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加入社團‧疫起發聲】
邀請世界各角落的你
加入Facebook社團【全球說疫情】
訴說封城和防疫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94299717696509/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