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新藥治癌症,往往讓病人傾家蕩產,吃不起新藥的癌友,面對生命走向終點,等待健保給付的過程十分煎熬,癌友團體呼籲健保署對癌藥採取「差額給付」,別讓癌症拖垮家庭。
癌症新藥在取得藥證之後,申請納入健保給付的過程曠日費時,中央健康保險署藥品諮詢專家成員陳昭姿數年前分析,平均需要732天,今年她又發現,癌藥納健保天數拉長,納保卡關的因素,除了病人存活率、存活期等藥效實證,還有藥物經濟學的成本考量。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現行健保法規定,藥品沒有差額負擔的機制,只有全有、即全數給付,或是全無 、即完全不給付。折衷方法之一是「差額給付」,就是超出健保基本給付的費用由病人自行負擔,目前支架、人工水晶體等特殊醫材,才有差額給付。
今年4月間,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909名癌友及其家屬以及300名一般民眾進行「新藥與新科技部分負擔民眾願付價格」調查,結果顯示,為了爭取救命的新藥、新科技,多達72%癌友願意每月負擔5000元以上,50%癌友願意負擔2萬元以上;另有多達74%受訪者支持健保費用應有所調漲,以納入更多新藥新科技。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一個人罹癌,勢必對整個家庭造成衝擊,許多癌友正值中壯年,擔負整個家的經濟重擔,一旦必須自費治療癌症,就得在高昂治療費用與照顧一家老小的開銷之間做出選擇,許多癌友不想拖垮家人,索性放棄治療。
她又指出,醫療科技推陳出新,某些癌症可望變成慢性病,但和慢性病最大差異在於,癌症療程一開始往往有健保給付,隨著癌細胞產生抗藥性或轉移復發,漸漸需要替換使用新藥延續性命,卻不是人人吃得起天價新藥,於是癌症成了「有錢人才生得起的病」。
蔡麗娟說,健保雖保障癌友基本的治療需求,但癌症新藥研發上市後,健保受限財務負擔,無法即時將新藥納入給付,即便納入給付,條件也相當嚴格,癌友「看得到、用不到」。
二代健保修法時原本曾規劃納入差額負擔, 蔡淑鈴指出,但最因立法院決議採取穩健作法,先納入醫療器材,以後再考量藥品差額負擔。
二代健保上路10多年後,健保署2015年再次研擬試辦藥品差額負擔,初步以降血壓、降血脂等民眾常用藥物為主,希望讓病患有選擇用藥的權利,提高藥品品質,若原廠已退出健保,患者可自付差額使用原廠藥,但反對者認為此政策會使醫療貧富差距拉大,只好喊卡。
蔡麗娟認為,全民健保實施將屆滿25年,隨救命的新藥、新科技不斷推出,民眾應思考「大家究竟想要怎樣的健保」,健保經費就這麼多,民眾是希望看小病都不用錢、罹重病時苦哈哈,還是看小病自己負擔,罹重病時不怕被醫療費用壓垮。
蔡麗娟說,健保也不該單看藥物的「價格」,而是考量其「價值」,有些癌友受惠於標靶藥物,不用住院、不用家人守在醫院照顧,甚至可以回到職場上班、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不論是對癌友個人生命的意義,或是對社會的貢獻都不一樣。(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