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平常有注意運動嗎?現在忙碌工作,很多民眾經常忙到沒有辦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日積月累下來體重直線上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與國立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共同合作,長期紀錄台灣50歲以上樂齡族生活狀態,建構出台灣第一個高齡健康風險模組,其中若你是河馬型人,要注意了罹患失智風險機率大幅提高!
您每天多少時間運動?如果不常運動,行走的步數多嗎?現在隨著科技進步,透過穿戴裝置來了解,運動情況的人越來越多。
整形外科醫師謝宇軒:「我雖然坐捷運坐公車,但是已經走了四千多步了4014步,(也走了3.1公里),對啊」
整形外科醫師謝宇軒:「我一個月大概都會跑一百到兩百公里,周末的話,反而是我步數比較多的時候,那我們一般其實在快走,大概一秒鐘可以走兩步,所以代表就是說,你如果持續的快走,大概一小時就可以走七千步了。」
像他從事服務業的Mia,工作一忙根本沒有時間運動,但一有時間就會稍微路跑,除了增加自己心肺功能之外,還可透過手機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況。
上班族Mia:「上班時候就是走一下下,走到巷口去坐公車,所以步數就可能有四五百步,然後下班的話就是從圓環這邊,一直走一直走,就可能就會走到五六千步。」
走路步數也當作運動的一種,到底怎麼樣才算健康,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大學、台北榮總以及富邦人壽,共同研究長期紀錄台灣50歲以上民眾,建構高齡健康風險評估,耗時三年蒐集高齡健康風險模組。
透過人工智慧分析,歸類分為三種族群,「豹型人」天天運動(每日平均步數高於1萬步,假日平均步數不低於3千步),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貓型人」一周只有兩天運動,身心狀態變化不大,健康風險屬於維持現狀型,而「河馬型人」屬於少運動,罹患失智風險會增加。
重視自己健康,即便平常忙到很少有時間運動,整形外科醫師王樹偉,利用走路加快步伐,調節呼吸,就是希望能隨時隨地呈現運動狀態。
整形外科醫師王樹偉:「我覺得我比較屬於貓型還沒到豹型,因為我的確會每天認真想要走路走多一點,但是沒有那麼堅持到一定會走到三萬步以上,之前沒有走的時候身體還比較胖啊,會覺得很容易累,但是如果每天這麼走,或是一個星期至少走個兩三次,我覺得我的身體變化很大,比較不會累而且比較有活力。」
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很重要,像他姜漢中目前在科技部擔任國際產學聯盟產學總監,也發現自己剛滿50歲,為了降低體脂肪上升風險,一有空就會撥出時間來運動。
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產學總監姜漢中:「這幾年有各式各樣失智症發生,那意識到我50歲了,所以應該要提早開始做個預防,以免造成將來大家的困擾,以及造成家人的一個負擔。」
研究計畫主持人暨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我大概是在介於河馬到貓中間吧,可能假日部分會取決於平常活動多不多,其實假日我們也常常有很多學術會議和活動,50歲以上中老年人,大概還有四成左右的人,是可以維持到所謂豹型。」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