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竹山,竹子產業風光一時,做竹子賣竹子,相關店家曾多達300家,3、40年前,大陸和東南亞的競爭衝擊,店家外移,沒遷走的也被打趴,現在有規模的業者,剩下五六家。就連風光的大街,也有三成店面關門,或招租。公所祭出店租補助方案,鼓勵青年來開店,目前審核中,但是我們發現,成功案例,是自主返鄉,第二代轉型接地氣。
這是集集大山造型,在集集燈會成為最閃亮的焦點,和台中花博竹跡館是同一家業者。
竹編能夠異軍突起,因為第二代努力傳型,走出傳統產業限制,結合結構模組的概念,做成了工藝品,還能跨國接訂單,成為竹山之光。
竹產業原本是南投竹山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聚集在「大街」,也就是最熱鬧的竹山老街。
店家說,像這樣的竹筷子,全盛時期,一天要生產3萬雙,一個月90萬雙,現在從大陸進口加工再包裝,一個月才賣10萬雙,剩下1/9。
業者王定國:「(以前)家家戶戶可能都有人在加工。」
業者賴進益:「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到大陸去投資,到東南亞去投資。」
業者說三四十年來,竹產業移往大陸東南亞,原本大戶日本,訂單也轉走,國外學了台灣的技術之後,再傾銷回台灣,把在地業者打趴了。
竹山的竹產業,1970年代全盛時期,300多家,現在撐住的,有規模的只有五六家,剩下2%。街道蕭條大街早已沒落,這邊關門搬走,那邊歇業招租,估計有40家,佔了老街店面三成比例。
竹山鎮公所祭出商圈活化計畫,鼓勵青年來開店,每月補助租金5千元,總經費100萬。補助計畫限12個名額,現在4人送計畫書,還在審核中。
不過也有竹產業第二代,自主返鄉的,默默設計開發出竹子的文創和生活用品。
業者林佳宏:「我們的竹牙刷,還有我們竹吸管跟我們的竹杯子。」
也有繪畫創作者,嫁到竹山之後,在竹山開工作室,以女兒為主角,畫作療育討喜,但是她說都會區和鄉下,價值觀差異很大。
活化竹山舊商圈補助計畫,鼓勵多元發展,沒有限定竹產業,沒有限定竹山人,補助還未執行。目前成功案例,都是自主返鄉,並非補助方案,他們接棒的使命和自發的熱忱,在落寞的商圈默默點燈。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