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晨恩談心理話】
最近,與一位老朋友喝茶聊天,突然間他感嘆的告訴我「小時候,自己曾經想過『生命只要活到50歲就很心滿意足,對於活太久感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現在的他已經屆臨48歲了,離小時候的想法只剩下兩年。但朋友現在卻想著自己要再增加20年的生命,因為自己心中想要陪著小孩長大,看著他們大學畢業成家立業,如果可以再貪心點更多活個10年,朋友也許可以看著小孩長大後的家庭與孫子女,朋友認為自己就可以安心的離開這個疲憊與折騰的塵世。」
 
聽著他的感嘆,我很好奇為什麼40多年的人生經歷,卻讓朋友對自己的生命期待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的人生過往其實並不是那樣的順遂,在他的臉龐上可以觀察到人生歲月的磨練經歷,朋友在人生路上遇到許多跌跌撞撞、嘗到許多起起伏伏的酸甜苦辣,現在的他卻因為了有了對家庭、小孩的希望,讓朋友願意選擇承擔辛苦照顧的壓力,面對自己陪伴孩子的成長責任,只因為朋友心中覺得孩子對自己是如此的重要,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自己的責任,所以願意用自己的衰老病痛去孕育孩子的茁壯與快樂。
在我們的成長中,很容易去抱怨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少,甚至可能會因為父母無法給我們像別人安逸、豐富的生活享受,心中存在著一種「自卑與抱怨」,而這樣的情緒往往會帶給我們一種對社會的反感與厭惡,心中漸漸植入了「受害者、忽略弱勢者」的糾結種子,當自己遇到不順遂的挫折侵襲時,習慣去怪自己的資源不足或沒有別人的好運氣,嚴重時開始去怨嘆自己的人生悲慘,也變得不再珍惜自己身旁可以擁有的,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慢慢對自己生活感到厭惡,開始隨意的糟蹋自己的身體,與浪費金錢去換取一時的痛快與歡樂。
其實,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是否真的有努力去開創我們的未來,是否有很知足的重視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當我們過度的貶抑自己所獲得的快樂,放大了自己生命中的不幸與挫折感,可能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心中的仇視感或受害者心態會日益擴大。也許,身旁朋友曾經給我們的希望總是被自己給忽略或不屑,當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與希望時,便不會想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起承擔的責任,在我們的心中浮現出「悲劇結論」的惡性循環,自己的人生也就這樣的痛苦難耐了。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看著自己的兩位小孩玩wii時的滿頭大汗,我的心中絕對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但因為環境或是一些因素限制了每位父母可以給予的資源,但他們已經努力盡力去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至少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可以去感受這一個世界,剩下的是我們能否放下與他人比較中的失落感,看到自己能創造的未來與希望。當我們想到自己能擁有與創造的幸福時,我們才會有一個炙熱的心去為自己的希望承擔起奮鬥的責任,讓我們去尋找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用心用力的去愛我們可以得到的幸福與快樂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最近,與一位老朋友喝茶聊天,突然間他感嘆的告訴我「小時候,自己曾經想過『生命只要活到50歲就很心滿意足,對於活太久感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現在的他已經屆臨48歲了,離小時候的想法只剩下兩年。但朋友現在卻想著自己要再增加20年的生命,因為自己心中想要陪著小孩長大,看著他們大學畢業成家立業,如果可以再貪心點更多活個10年,朋友也許可以看著小孩長大後的家庭與孫子女,朋友認為自己就可以安心的離開這個疲憊與折騰的塵世。」
聽著他的感嘆,我很好奇為什麼40多年的人生經歷,卻讓朋友對自己的生命期待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的人生過往其實並不是那樣的順遂,在他的臉龐上可以觀察到人生歲月的磨練經歷,朋友在人生路上遇到許多跌跌撞撞、嘗到許多起起伏伏的酸甜苦辣,現在的他卻因為了有了對家庭、小孩的希望,讓朋友願意選擇承擔辛苦照顧的壓力,面對自己陪伴孩子的成長責任,只因為朋友心中覺得孩子對自己是如此的重要,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自己的責任,所以願意用自己的衰老病痛去孕育孩子的茁壯與快樂。
在我們的成長中,很容易去抱怨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少,甚至可能會因為父母無法給我們像別人安逸、豐富的生活享受,心中存在著一種「自卑與抱怨」,而這樣的情緒往往會帶給我們一種對社會的反感與厭惡,心中漸漸植入了「受害者、忽略弱勢者」的糾結種子,當自己遇到不順遂的挫折侵襲時,習慣去怪自己的資源不足或沒有別人的好運氣,嚴重時開始去怨嘆自己的人生悲慘,也變得不再珍惜自己身旁可以擁有的,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慢慢對自己生活感到厭惡,開始隨意的糟蹋自己的身體,與浪費金錢去換取一時的痛快與歡樂。
其實,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是否真的有努力去開創我們的未來,是否有很知足的重視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當我們過度的貶抑自己所獲得的快樂,放大了自己生命中的不幸與挫折感,可能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心中的仇視感或受害者心態會日益擴大。也許,身旁朋友曾經給我們的希望總是被自己給忽略或不屑,當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與希望時,便不會想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起承擔的責任,在我們的心中浮現出「悲劇結論」的惡性循環,自己的人生也就這樣的痛苦難耐了。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看著自己的兩位小孩玩wii時的滿頭大汗,我的心中絕對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但因為環境或是一些因素限制了每位父母可以給予的資源,但他們已經努力盡力去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至少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可以去感受這一個世界,剩下的是我們能否放下與他人比較中的失落感,看到自己能創造的未來與希望。當我們想到自己能擁有與創造的幸福時,我們才會有一個炙熱的心去為自己的希望承擔起奮鬥的責任,讓我們去尋找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用心用力的去愛我們可以得到的幸福與快樂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