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化、數位化演進,不時滑手機的您,有沒有想過,多久沒拿本書來看了。閱讀風氣差,實體書店也相對一家一家的倒。在大城市都不容易經營,更遑論在台東地區。這些業者利用複合式經營,開創新收益。有的賣文具之餘,也賣有機商品,更舉辦講座活動。也有人經營背包客民宿,甚至願意讓人「以書換宿」。用盡力量,不放棄經營書店,就是覺得肩負使命,要把閱讀的習慣傳遞給下一代。
員工:「最後一天喔,要趕快買囉。」
民眾:「書店愈來愈少,好像氣氛已經沒有了。」
實體書店首當其衝,連鎖獨立老字號,一間間熄燈。
根據文化部調查,全台真正還陳列一般圖書,多樣化書籍的店家,只剩869間。
當中以年代區隔,1980年以前就存在的書店存15.3%,約莫有30年歷史的也只剩14.6%。
在台東開書店23個年頭,老闆就坦言見證興衰。
三省堂老闆黃瓊珍:「這樣爬爬爬爬到高峰,然後掉下來很快,然後到現在是已經在谷底,我們在社會上,你盡一個小小的,小小小小的那種....一點點,你覺得是『正面』不要『負面』的那種力量。」
靠使命感支撐著,有微薄薪水就能繼續堅持,但想讓下一代接手,難啊!
不看好是因現實數字,叫人心涼,全台書店營業額,能突破50萬的都是大型連鎖店。
但月營收不到五萬,卻占了36.2%之高。
於是書店內賣文具之外,只得再多想能怎麼多樣化經營。
三省堂老闆黃瓊珍:「有機的米、豆漿都是手工的,你必須求新求變,那你為了讓自己生存,whynot?!」
賣有機、無毒產品增加收入,同時辦講座電影欣賞,栽下文化樹苗。
而這晚的紀錄片欣賞,另一家二手書店老闆也現身了,沒有同行相忌,只有愛書人的惺惺相惜。
晃晃二手書店老闆素素:「不是以書為主要的收入,可是書是重點。」
店員:「這是鹹豬肉。」
分享台東小農的產品,凝聚在地情感,也讓大家願意走進來,進而領略閱讀的美好。
被網路溫度計評比,為台灣十大獨立書店之一,複合經營背包客旅館,開放以書換宿。
晃晃書店客人:「不是很商業為主導向的那種商業氣息,真的大家來這邊交朋友。」
晃晃二手書店老闆素素:「書的閱讀已經是我的前輩們,給我的一個很棒的禮物,那我怎麼樣再把這樣的禮物用我的方式再去傳遞給下一位。」
未來實體書店發展會如何,沒人知道。
但對這些業者們而言,能做的就盡量去做。
如同成功海邊眺望太平洋,從日治時代至今的老屋,就結合非營利性的二手書局。
心驛耕新協會理事長劉炳熹:「一個地方會有力量,會從文化開始展開。」
台東孩童:「我知道下面那個。」
縣府藉由活動由下紮根,至於業者則利用複合式經營。
希望讓更多人接近閱讀,讓實體書店不會消失在現代化的洪流中。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