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廢問題加劇,海洋生物生存條件也日趨嚴峻,近期花東沿岸連續發現三起鯨豚擱淺案件,海洋保育署與中華鯨豚協會於昨(19)日進行擱淺柯氏喙鯨胃內容物清理檢查,盤點發現胃內充滿大量人造垃圾,與16日在臺灣不遠的菲律賓,也發生一起柯氏喙鯨擱淺事件,胃中同樣發現大量塑膠垃圾,處理海洋垃圾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花東海岸上週發生3起鯨豚擱淺事件,包括花蓮的熱帶斑海豚、柯氏喙鯨以及台東的瑞氏海豚,海洋保育署今公布初步調查結果;其中3月15日發現的柯氏喙鯨身長565公分,外表有幾處被達摩鯊咬傷的傷口,屍體浮腫,出現異味,體表皮膚開始脫落,經現場初步解剖發現,肝臟沒有明顯肉眼病變,肺部氣管及支氣管有凝血塊,腎臟多處有寄生蟲,胃內則發現許多人造物體,包括麻布袋、塑膠袋、魚線及塑膠片等,不過,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牠體內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海洋保育署表示,喙鯨病理檢驗尚未完成,無法直接斷定是否攝入過多人造垃圾而導致死亡。
巧合的是本月16日在距離臺灣不遠的菲律賓,也同樣發生一起柯氏喙鯨擱淺事件,且經由研究人員解剖後,在菲律賓的個案中,發現高達40公斤的人造垃圾,包括麻布袋、種植用果樹袋、購物塑膠袋等,是菲律賓團隊在鯨豚體內發現最多塑膠數量的一次。
對此,海保署進一步呼籲,從台灣及菲律賓的個案來看,海洋廢棄物問題對海洋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危脅,這些塑膠廢棄物與人類的使用行為有高度相關。海保署目前除了積極管制港口垃圾及推動漁民自我管理之外,也提醒民眾可以由自身的減塑行動開始,為了大海的未來,及時採取行動,以避免情況惡化。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