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聲音」,您聽過嗎?聲音藝術家吳燦政,耗時七年架構的,「台灣聲音地圖計畫」,結合Google Map定位,紀錄你我日常忽略的聲音,聽者只要移動滑鼠、點擊地標,就能「聽見台灣」,進行一場屬於自己的「聲音旅行」。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就是大概音量會多大。」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但是你會聽到有些,大概70幾或80幾的,他們那個世代講話會比較穩。」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看以前的老先生,通常還會穿硬底的皮鞋,你看現在大家都穿軟的,然後年紀大的都穿球鞋,(所以你錄到的腳步聲也會不一樣),對。」
走沒幾步路,聲音藝術家吳燦政又悄悄停下,從腳步聲,也能聽出,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這些日常聲音的巧妙之處,還不只這樣。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我不會去把這個聲音判斷,或是去把它歸類,它是一個好的聲音或一個不好的聲音,而是所有的聲音都是在告訴你訊息,所以你可能會找服裝設計師,或是找以前化妝師,幫你化以前的人,我們以為以前的人穿著的樣貌,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以前的人講話的,聲音的音量比例會是多少,他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說話。」
七年前,吳燦政發起架構「台灣聲音地圖計畫」的點子後,就開始了他的「聲音旅行」走訪全台,蒐集環境的聲音,不管是長濱漁港的海浪聲。
五股的車水馬龍,高鐵客運站的繁忙。
台灣聲音地圖:「旅客請往第一月台搭乘。」
或是南投杉林溪的大自然,使用者利用Google Map,點擊地圖紅點放大,就能聆聽台灣各地的聲音,而他的「收音之旅」,常常會有很多出其不意。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鼓掌),拍手的原因是,這已經改了這麼久了,再來就是人的比例會移動,所以想要測這個地方大概回聲,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音樂製作人陳子鴻:「音樂性,怎麼樣讓音樂性更豐富,你是要更寬的讓它是,大家來跨域,大家來跨界,大家來玩,你就亂玩,我覺得音樂就是這樣子,這個加這個怎麼樣,我今天聽到一個什麼很好玩的,把它加進來我的音樂裡面。」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原住民歌曲),在南迴 (南迴),那是排灣族的,排灣族的巫師,很年輕,20幾歲而已。」
生活的聲音,一直存在,但現代人往往因為日常訊息量爆炸,導致你我對於身邊的聲音充耳不聞,但仔細聆聽,除了是一種沉澱療癒,也可以是一種「體驗經濟」。
商研院策略所所長黃兆仁:「回歸到真誠,真的世界裡面,聲音是非常重要帶給每一個人,一個心靈上療癒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慰藉,聽覺的世界讓你去身歷其境,所以這個整個部分可能會帶給消費者,或是現代人類,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活革命。」
過去導演齊柏林,曾用你我不曾有過的高度,讓我們「看見台灣」,這次吳燦政透過「聲音地圖」,讓你我重溫「有聲之年」,聆聽生活聽見台灣的美好。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