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步道間常見的石板路及砌石牆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透過手作步道師的巧手蓋成。為讓這些技藝可以傳承,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今天(5日)也表揚呂來謀、羅吉榮跟伍玉龍3位榮譽步道師。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今天舉辦榮譽步道師授獎暨各級步道師頒證典禮,會中授與榮譽步道師的頭銜給來自屏東三地門排灣族的呂來謀、來自新竹關西客家的羅吉榮及來自南投信義布農族的伍玉龍。
如果漫步到山林中,會看到許多步道、步道旁邊的石牆都是用石頭砌成,但許多人都沒有想過這些步道跟石牆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這些步道跟石牆其實都是透過手作步道師,親手將石頭或石板一塊一塊的砌成,讓登山者可以踏上安全且舒服的山林步道,享受山林帶給旅人的寧靜。
作家劉克襄表示,3年前他首次到了達瓦達旺的舊部落時,看過去都是一片完整保存的石板屋,就像是馬雅城一樣,而道路都是用石板鋪成,讓他非常震驚。
讓劉克襄震驚的石板道路跟石板屋,都是今年已經86歲的呂來謀的生長記憶。呂來謀是達瓦達旺(Tjavatjavang)碩果僅存的石板屋工匠,他6歲時跟著日本人學習如何建造水溝後,呂來謀就一腳踏入建造步道的世界。
呂來謀考量到,如果不用石板做步道,下雨天就會被沖刷,因此開始用石板來做步道、做房子,對呂來謀來說,石板構築成的家屋、石頭鋪成的道路,都是他努力推動傳承的使命。
呂來謀也說,這是神給他的智慧,他想要把他學會的傳承下去。
不僅呂來謀希望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羅吉榮跟伍玉龍也擁有相同的心情。今年80歲的羅吉榮在記者會中一直笑口常開,看起來瘦瘦的羅吉榮,不說任誰也想不到他擁有一身運用卵石疊砌駁坎的記憶。
羅吉榮說,堆砌卵石時每顆石頭上下左右之間,都必需緊密靠近、咬合,每砌完一層就要用沙耙將土石回填駁砍後方,才能完成穩固的駁砍。
伍玉龍則是登山界無人不曉的「台灣雪巴」,但在卸下登山裝備後,伍玉龍的日常則是帶著年輕人組成的工班,在台灣各地高山從事友善環境的高山步道營造工程。他說,希望能有新的年輕人,可以加入他的行列。
伍玉龍強調,他在接觸手作步道時只有3個想法,第一個就是要把環境破壞降到最低,第二個就是要把使用者的危險降到最低,最後要把登山安全提到最高點,這就是他們要的快樂。(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