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步步進逼,也讓商場百貨業者備感壓力,主計總處統計,民國105年網路銷售金額超過台幣3.5兆,5年來成長超過7成,消費型態改變,商場百貨近幾年轉型為賣服務、賣體驗為主的業態,靠著娛樂和社交的特性,吸引消費者出門。
五花八門,不同的材質、封面和顏色,選定之後再決定想要的圖騰。模具加熱後壓印,燙金的名字閃耀在深色封面上,配上動物圖騰,裝訂之後,就是專屬自己的筆記本。
品牌設計師Yves:「因為客人現在比較喜歡都是有客製化的感覺,就是說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商品,所以剛好這筆記本可以有讓他創造自己專屬的一個小商品的概念。」
記者李頂立:「要抓住消費者,實體店家除了產品外,也更注重體驗服務這一塊,像是在香水的部分過去可能就是挑現成的架上有的商品,不過現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配專屬的味道。」
調香師60:「這個的話就是我們的配方卡,你剛剛挑選完的味道都會記錄在上面。」
專人介紹,客製化商品,並把體驗時間縮短到15分鐘左右,成功留住過路客。
商場品牌經理詹佳玲:「實體店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體驗,那這個體驗其實就涵蓋了非常多,就是消費者要的是,今天來到這個店,這個店有沒有趣,有沒有差異化,商品是不是也很特別,活動的內容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刺激消費者願意來到這個店面。」
但實體店家還是得面對電商衝擊,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民國105年網路銷售金額達新台幣3兆5395億元,比100年成長73.8%,民眾消費型態改變,電商步步進逼,商場百貨不得不轉型。
商研院商業科技應用副所長戴凡真:「網路是無遠弗屆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但實體零售就是有一個地點的問題,因為它店就在那邊,實體零售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發揮它自己社交娛樂和體驗的長處。」
過了用餐尖峰時段,美食街人龍還是不間斷,用餐過程中的聊天互動,就是在家叫外送無法取代的社交行為。另外化妝品和精品也不太可能單純從網路購買,以化妝品來說,需要專人依照膚質推薦適合商品,而精品鎖定高消費族群,比起小額優惠,他們更在意的是專屬服務內容的價值。
商研院商業科技應用副所長戴凡真:「我們很多時候買東西並不一定真的要去買最便宜的,我們想要買自己喜歡的,或者是我要看到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很多時候你沒看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
不過商場百貨不能單靠這些業種維持業績,還是必須依賴網路輔助,但不是單純提供線上購物,而是線上線下結合,利用網路拋出話題、提供誘因,把消費者拉出門到百貨逛街。
商研院商業科技應用副所長戴凡真:「超越店的地理限制,消費者不管他人在哪裡,只要他醒著的時間你都對他有影響力,把直播間開在你的購物中心裡面,然後利用網路傳播,讓消費者願意來到你的店裡面來跟直播主互動,這就是一個利用網路的方式。」
即便電商使用率高的大陸,網路銷售占零售總額最多也只有15%到17%,而且似乎到頂,顯示實體通路還是有一線生機。商場百貨轉向賣體驗、賣服務,增強電商難以取代的娛樂社交,就盼轉型能進一步刺激業機。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