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許先生3年前車禍,骨盆骨折尿道損傷致尿道狹窄,試過多種手術,且自行導尿好幾個月,不僅如廁不便,怕想尿尿要導尿不敢出門。北榮採口腔黏膜做尿道重建,他終於正常排尿。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婦幼泌尿科醫師林志杰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尿道狹窄意即尿道管徑窄縮,會導致排尿困難。男性因尿道長,比較容易受到感染與傷害而造成尿道狹窄,但女性也有罹病風險。
林志杰表示,引起尿道狹窄的常見原因,包含尿道發炎、外傷、尿道接受某種治療後長期放置導尿管、尿道長瘤。年輕男性發生的原因可能有從高處跌落,尿道受到擠壓、碎裂,或者因骨盆腔骨折或外傷、車禍把尿道扯開斷裂而引起日後尿道狹窄。
現年26歲的許先生3年前因車禍壓傷骨盆,骨盆骨折合併尿道損傷,不幸產生尿道狹窄。曾到其他醫院泌尿科做擴張術、傳統尿道切開手術、雷射手術等超過10次,但又多次復發,好幾個月必須自行導尿。
他原正值大學青春洋溢時,卻因為尿道問題,外出如廁非常麻煩,不僅無法使用小便斗,且排尿要準備消毒器具、麻醉潤滑等,要把約30公分的導管放進尿道,「為了導尿不敢出門」、無法旅行,生活大受影響。
尿道狹窄較不嚴重者可先以尿道擴張術治療,利用各種規格的通條,從小尺寸到大尺寸,一步一步擴張尿道。較嚴重者則需手術治療,在尿道內視鏡下使用特殊刀深入尿道內,找出狹窄處並將它切開,再置放導尿管。
不過,林志杰說,對於再發性的尿道狹窄,不管是尿道擴張術或尿道內切開術成功率都很低,根本治療需要做尿道重建手術,和尿道黏膜濕潤度近似的口腔黏膜最適合用來「補丁」。
手術方式是先將尿道狹窄的結疤處切除,再用口腔黏膜填補切處後的缺口,可取代尿道黏膜組織。口腔黏膜下層有一些淋巴球、纖維母細胞等免疫細胞,有助傷口癒合,降低發炎、結疤,降低復發風險。
另一名患者67歲張女士因反覆尿道發炎導致狹窄,在國外進行2次以上的擴張手術,且自行導尿超過7年。後來排尿愈來愈難,每次上廁所都要花很多時間,也容易引人誤會「不知道在廁所幹麻」,且擔心年紀大後,不能自行導尿也增加麻煩。
張女士的配偶曹先生說,過去「尿尿」對他們夫妻來說是「非常丟臉」的事情,如因太太頻尿,曾在國道時拜託遊覽車司機盡快停車,讓太太尿尿;如果一車20人,大家等廁所時,沒人願意排在他太太後面,因為20人尿完,他太太還在廁所。聽起來誇張,但就是這麼不幸的事情。
許志杰說,口腔黏膜重建手術可降低復發機率,且雖取口腔黏膜,但不影響外觀和口腔功能,患者也都反映,術後幾乎沒有感覺異狀。(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