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洗腎有家族群聚現象 一等親洗腎增風險


發佈時間:2017/12/26 12:17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26 12:17
圖/TVBS
圖/TVBS

「家人洗腎,我未來也會洗腎嗎?」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洗腎病患有家族群聚現象,若父母是尿毒症患者,未來需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2倍;若手足洗腎,風險更高出近5倍。

根據民國105年國人10大死因,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排名第9。健保署統計,105年健保支出最多金額的疾病是急、慢性腎臟病,共花費約新台幣483億元,洗腎人數超過8萬5000人。

 

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吳欣旭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臨床上觀察到,有些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變患者,他們的家人也有同樣的問題。洗腎室中也有同為夫妻檔,或是母女父子檔的洗腎患者。

為了釐清腎臟病是否有家庭群聚,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全國8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發現若是父母、手足、子女中有人是尿毒症患者,家屬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

細分來看,父母洗腎,子女要洗腎風險是2.15倍;若兄弟姊妹洗腎,親屬要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4.96倍;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間有人是末期腎病變患者,配偶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1.66倍,顯示末期腎病變的確有家族群聚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吳欣旭說,洗腎風險沒有性別差異,但從研究分析,若兄弟洗腎,自身洗腎的風險是4.78倍,但若是姊妹洗腎,自身洗腎風險則高到11.04倍,原因還有待後續研究推敲。

吳欣旭表示,進一步分析也發現,台灣民眾造成尿毒症原因約3成是遺傳,7成是環境因素造成。環境因素中,家庭共享因素占約1成,非家庭共享的因素占6成,如環境毒物等。

所謂「家庭共享因素」是指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有共同的飲食、用藥等生活習慣,尤其台灣洗腎病患中占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患,高糖、高鹽、油炸等飲食方式也都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風險,衍生後續洗腎的危機。

吳欣旭說,造成慢性腎臟病成因相當多,常見原因除糖尿病、高血壓,過度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痛風、馬兜鈴酸腎病變等,有些腎臟病則與免疫系統失調或是遺傳有關。

研究結果也提醒民眾,家中若有尿毒患者,自身不應輕忽,平日應定時量血壓,若有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身體倦怠、顏色蠟黃、貧血等,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身體疾病。

長庚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智偉表示,洗腎雖看似「3分天注定」,但有7成是環境因素,亦即改變飲食、生活作息、用藥方式,仍可避免走入洗腎處境。

長庚此項研究今年11月發表在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洗腎#家族群聚#尿毒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46

0.0739

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