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年輕時為事業、家人打拼,就是希望等到事業有成、孩子成家立業後享受退休生活,但是,逐漸老化的台灣社會中,這些退休人口真的比較快樂嗎?
以往我們總認為,退休後可以過著悠閒生活,或是接觸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但其實,有研究指出,退休後的新生活與自己所想像的生活有落差,不少退休族就此生活失去重心,甚至罹患憂鬱症。
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曾公布研究報告,顯示剛退休時健康及精神狀況會小幅地往正面提升,但是,退後中期、後期離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卻增加4成,身體出狀況的風險也增加6成。
對此,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曾有研究指出「退休」或「失業」確實是引發憂鬱的危險因子,臨床上常見不再工作的中老年人整天關在家中,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不開心。
男女退休後 生活的適應力也不同
退休族憂鬱纏身的4個主要原因:
- 未事先規劃退休生活:
2、自認為失去價值感:
離開職場後突然多出許多時間,讓退休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甚至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3、跟家人相處出現問題:
有些人跟家人相處上本來就有些問題,以前還能藉由工作逃避,一旦完全回歸家庭,問題再度浮上枱面,而退休族不得不面對。
4、原訂的退休計劃被打亂:
有些人原本對退休生活有所規劃,卻因突發事件導致計劃被迫改變,如,配偶罹患癌症、小孩出意外等變故,打亂原本規劃,因而出現適應障礙。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退休」是許多人工作很多年後期待的。在全球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退休應該可視為人生階段另一個開始。心理上需調適自己角色的轉變,也應及早規劃,可以朝四個面向進行: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加入志工行列等,享受樂齡生活。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