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食用便利,是大多數人生活中都會有的食物,但卻又擔心不營養、會傷身,醫師陳潔雯歸納出泡麵被認為不健康的4個面向,並提供能讓泡麵健康一點的方法,只要能控制湯包使用量、增加蛋白質與纖維、選擇改良型泡麵、控制食用頻率,就能減少泡麵對身體的負擔。
醫師陳潔雯在社群平台臉書上發文指出,泡麵被認為「不健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4個面向,高鈉含量、油脂組成問題、營養密度不足,以及升糖快與飽足感短。她解釋,市售泡麵整份湯底的鈉含量可能高達1500~2000mg以上,而長期高鈉攝取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與腎臟負擔。
其次,炸麵餅使用的高溫植物油,可能含有氧化脂質或少量反式脂肪,吃多了容易累積慢性發炎、血脂問題;另外,泡麵缺乏新鮮蔬果、膳食纖維等,幾乎沒有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物的支持,且麵體主要是精緻澱粉,容易讓血糖快速波動。
陳潔雯補充,從代謝醫學角度來看,泡麵問題不只在熱量,而是在於缺乏代謝調節型營養素,如鎂、鉀、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等,並且容易促進慢性低度發炎與代謝負荷累積,長期下來對血壓、血糖、血脂、內臟脂肪都會有潛在影響。
若偶爾想吃泡麵,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讓它健康一點:
控制湯包使用量:
調味包減半、不喝湯,直接降低鈉攝取。
增加蛋白質與纖維:
- 加蛋(蛋花、溏心蛋)
- 加豆腐、豆皮、瘦肉片
- 加青菜(青江菜、菠菜、菇類、冷凍蔬菜包)
選擇改良型泡麵:
非油炸麵體、減鈉配方的產品較好。
控制頻率:
一週偶爾一次,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