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耳機族快看!醫揭「這款」耳機風險最大:恐傷聽力還眩暈

編輯 顏敏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14 09:3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14 09:39
胡皓淳指出,各類耳機對耳朵的影響程度不一,呼籲民眾應謹慎選擇並正確使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胡皓淳指出,各類耳機對耳朵的影響程度不一,呼籲民眾應謹慎選擇並正確使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耳機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專家指出,不同種類的耳機對聽力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其中入耳式耳機因深入耳道而對耳朵造成的傷害最為嚴重,長期使用可能引發耳鳴、眩暈等症狀,甚至導致聽力損傷。
 
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胡皓淳在臉書發文表示,各類耳機對耳朵的影響程度不一,呼籲民眾應謹慎選擇並正確使用。

 
 
耳罩式耳機
耳罩式耳機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因其完全包覆耳朵,聲音需經過較長距離才傳至耳膜,可降低直接傷害。不過,長時間配戴可能導致耳部悶熱潮濕,增加細菌感染風險,建議每使用1至2小時要適度休息。
 
降噪耳機
降噪耳機能在嘈雜環境中維持清晰音質,無需調高音量即可聽清內容,有效降低聽力受損風險,但長期處於降噪環境可能引起眩暈、耳壓不適,甚至產生焦慮感,且在外出時使用可能因聽不見周遭聲音而有安全疑慮。
 
 
耳塞式耳機
直接插入耳道的耳塞式耳機雖便於攜帶,但傷耳風險較高,由於聲波直接傳入內耳,若音量過大容易損傷聽力,研究顯示這是造成年輕人聽力提前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耳垢堵塞或外耳道發炎。
 
入耳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因插入耳道更深,雖然隔音效果和音質較佳,但對耳朵的危害更大。胡皓淳指出,完全堵塞耳道會改變耳內壓力,容易引發耳鳴、聽力下降及眩暈等症狀,若與他人共用更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胡皓淳強調,使用任何款式的耳機都應注意音量控制、使用時間、定期清潔,避免與他人共用,並在有安全顧慮的場合停止使用,若出現耳鳴、聽力下降或耳部不適等症狀,應立即減少使用並尋求醫療協助,以免造成難以復原的聽力損傷。
 

#耳機#聽力#入耳式耳機#耳罩式耳機#降噪耳機#耳塞式耳機#聽力下降#眩暈#耳鳴#聽力損傷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40

0.0559

0.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