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及早就醫!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的院長林相宏醫師在臉書透露,有一名50歲患者幾個月前胃部出現不適症狀,不過因為狀況不嚴重,便買了成藥應付。直到做胃鏡的時候,發現有一條約5公分長的「海獸胃線蟲」吸在胃壁上不斷蠕動,造成胃壁紅腫發炎。醫師提醒民眾吃「生魚片」務必小心,若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持續數天未解,一定要及早治療。
林相宏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建議「少吃生魚片為妙」,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一名50歲的女性患者幾個月前胃部常常感覺不舒服,可是也沒有拉肚子,胃口也還可以,所以只去藥局買了一些成藥服用,想著可以壓下胃部不適。
 
林相宏接著指出,該名患者日前到醫院做胃鏡的時候,他發現患者的胃部有「一條線」,以為是開刀的痕跡。不過定睛一看「我的媽阿!這條線怎麼會動,根本是一條蟲阿!」夾出來才發現是一種名為「海獸胃線蟲」的寄生蟲,由於這條5公分的蟲蟲不斷吸在胃壁上,造成患者胃部紅腫發炎。
林相宏表示,這種寄生蟲的蟲卵會出現在海洋中的甲殼類中(蝦蟹等等),受感染的甲殼類再被魚類吞食後,就會在魚的體內成長成幼蟲,接著民眾在吃生魚片的時候就可能被感染,最常見的包括鮭魚、鯖魚、竹莢魚、秋刀魚、鰹魚、沙丁魚、魷魚等。不過台灣的確診案例,2015年至今僅出現一例。
 
林相宏也進一步分享若不小心食用「海獸胃線蟲」,通常會在48小時內出現症狀,其中包含噁心、嘔吐、腹瀉 、大便帶血或者過敏反應,可能會持續數天至數月。除了上述的症狀會讓人感到難受不適外,基本上對人體威脅不大。而治療方式就是「勇敢把蟲抓出來」,林相宏說明,對於海獸胃線蟲來說,被人類吃到肚子裡相當倒霉,因為它的幼蟲無法在人體內長到成蟲,自然也就無法產卵,換句話說就是「死路一條」。目前臨床上沒有經證實有效的除蟲藥物,最有效的治療就是直接勇敢地把蟲抓出來,就會痊癒了。
由於台灣人在胃痛的時候,通常不會選擇直接就醫,而是會去買成藥減緩症狀,所以寄生蟲可能在就醫前就已死亡的可能性也相當大,這也是確診案例稀少的原因。
林相宏強調「冷凍加熱」是最有效預防寄生蟲的方式,「生魚片應該在攝氏零下 35°C 以下冷凍 15 小時,或是在攝氏零下 20°C 冷凍 7 天以上,才能夠將寄生蟲殺死。」另外生食、熟食使用的刀具、砧板也應分開,避免二次感染,他也提醒,「別再相信芥末、醋、醬油、辛香料可以殺蟲,沒有科學實證的說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