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沒注意「這件事」罹「膽管癌」風險機率增!醫師:晚期存活率低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蕭應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31 22:5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31 23:02

膽管癌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癌症,其盛行率在不同地區和族群之間有所不同。在一些地區,由於特定的風險因素,如膽結石、病毒性肝炎疾病、寄生蟲感染等,膽管癌的盛行率可能較高。近年因更頻繁的影像檢查,發生率也有增加的趨勢。膽管癌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黃疸、膽道感染等。醫師表示手術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膽管癌重要的治療方式,主要能提供病患能夠治癒的機會,但是只有三成的病友,能接受手術治療。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膽管癌又稱膽道癌,它發生在膽管的內部,臨床上膽管癌依照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以及肝外膽管癌、肝門周邊膽管癌與膽囊癌。台灣國內每年約2,300人新診斷出膽管癌,其中超過6至7成的病人,診斷時已經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到10%,事實上膽管癌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膽管癌,可能與膽道系統的慢性發炎、膽結石、膽管感染,以及某些遺傳因素有關。而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50歲以上)、肥胖、吸菸、長期接觸染料或化學物質、以及患有慢性肝病,或膽管(道)疾病的人。」

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蘇哲民:「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發現時已達到晚期。常見的症狀包括黃疸、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如果有出現這些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膽管癌的治療通常需要綜合多種療法。

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鄧堯州:「像是抽菸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或者有BC肝,有肝硬化膽道結石的民眾,有可能比較容易產生膽管癌,有些極少數的情況也會啦,像是天生的這個膽道擴大。」

 
彰化秀傳醫院名譽副院長周德敖:「肝內肝外膽管癌的話是又不太一樣,譬如說肝內膽管癌是主要包括肝門周圍的膽管癌,肝內膽管癌的話,就是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發生的癌症叫做肝內膽管癌,治療上也不太一樣,診斷來講的話當然是以超音波是最初步篩檢,那再來就是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還有一些內視鏡的逆行性的膽道跟胰管的攝影,這些來做一個診斷的依據。」

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思文:「肝內膽管癌因為位於肝臟內部,所以它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一般都要長到很大的時候才會出現臨床症狀,所以它的預後比較差。那肝外膽管癌因為位置的關係,所以有時候它長到1到2公分的時候,會伴隨著黃疸的出現,這類的病人比較容易早期發現,預後會比較好。」

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蘇哲民:「早期膽管癌,是以外科手術為優先選擇,儘可能把腫瘤及附近的病灶切除乾淨,可以提高病患存活率。然而許多膽管腫瘤經常長在血管與神經豐富的肝門或總膽管一帶,導致切除病灶時手術難度較高。」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膽管癌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癌症,盛行率在不同地區和族群之間有所不同。在一些地區,由於特定的風險因素,如膽結石、病毒性肝炎疾病、寄生蟲感染等,膽管癌的盛行率可能較高。近年因更頻繁的影像檢查,發生率也有增加的趨勢。而膽管癌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黃疸膽道感染等。然而這些症狀通常在晚期才出現,治療的選項也受到了限制!」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孟穎:「手術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膽管癌重要的治療方式,提供病患能夠治癒的機會,然而僅約30%的患者,診斷時能接受手術治療,大部分的病患仍需仰賴傳統之化學治療,或是放射線的治療。近年來,膽管癌合併免疫治療的大規模研究成果也發現,合併治療的患者可顯著增加癌症之反應,以及延長病人的存活。」

彰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岳聰:「膽管癌它一般的症狀比較沒有特異性,但是它的相對特異性首先是黃疸,特別是我們有茶色尿或者是大便變成灰白色,還有皮膚癢跟右上腹的一些悶痛腫塊,肝腫大的情況還有體重減輕跟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發燒都要小心。」

在抗癌治療上,醫師能透過內視鏡導引,進行膽管內皮腫瘤射頻消融術,不但能有效控制膽管內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延長了病友生存,只要踏出尋求治療的步伐,一定能與醫師找到最適合,自己治療的方式。

 

 
 
#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膽管癌#膽結石#慢性發炎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72

0.0898

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