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罹患「這個癌」年輕化關鍵因素是「它」!醫師:過半發現已晚期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4 22:5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4 23:12

台灣肺癌患者超過一半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據統計近10年來20到60歲勞動力族群,罹患肺癌的人數增加9成,佔了整體肺癌患者的1/3,加上肺癌患者比一般人平均少活9.7年,肺癌中大約7成是肺腺癌,雖然肺腺癌病人,以有腫瘤基因突變者居多,健保提供的第一線標靶治療資源,但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病人也超過3成,值得注意的是罹患肺癌有年輕化趨勢。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臺灣從民國105年開始,肺癌就已經成為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名,每年的死亡人數大約有一萬人左右,佔了所有癌症死亡的五分之一,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近年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vs.病友賴先生:「你肺功能恢復的狀況如何,其實都還蠻穩定的,對那生活作息啊,有恢復正常嗎?還是說開刀之後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其實影響不大,其實因為第一我還蠻年輕,所以說體力上都還OK,雖然肺有切除,但是應付一般生活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每一次回診追縱,專心聽著醫師詳細解說病況,對今年49歲賴先生來說四年前突如期其來的背痛,剛開始以為是筋骨痠痛,去藥房買止痛藥服用半年,仍然沒有好轉,當時驚覺不對勁立刻就醫檢查醫師宣判肺癌第三期。

 
病友賴先生:「那個痛就是摸不到你就是怎麼弄,就是碰不到它,但就是痛在裡面,對所以說這個就是我當初,沒有第一時間去拖了半年,所以說還是要早點發現會比較好。」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vs.病友賴先生:「(比較少做健康檢查)也是。」

病友賴先生:「就是沒有去注意到,應該正常來講,如果以我那時候痛,就不會到這麼後面的期數,治療上會比較更容易。」

透過影像資料能清楚看到,賴先生化療前當時肺部腫瘤6.5公分,化療後縮小成3.5公分,再進行手術切除後,至今未復發。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一開始背痛,然後到醫院就診,然後就發現是這個。第3期晚期的肺癌,那一開始的話,外科醫師判定無法直接手術切除,於是我們讓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加放射線治療,還有免疫療法讓這個腫瘤縮小之後。再經由這個外科醫師判斷,那腫瘤需要縮小的程度相當理想,所以可以手術切除,手術切除之後,還有做這個術後的輔助性這個治療哦。」

彰化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佳穎:「其實標靶藥物都會有效,但是另外大概有30%到40%的患者,只能接受傳統的化療,但傳統的化療其實副作用比較多,而且它的效果其實通常不是太好。」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根據國際肺癌治療指引,有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標靶治療,沒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第一線建議使用免疫治療或免疫合併化學治療。」

 
彰濱秀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竣期:「如果沒有符合健保使用免疫治療的規範條件,那就只能接受傳統的化學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健保給付的涵蓋率高達72%,但是沒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健保給付的涵蓋率卻只有17%,因此呼籲政府應審慎整合健保資源,精進晚期肺癌的治療,進而改善預後。」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肺癌的話,那在過往肺癌,我們可以看到肺癌的發生率啊。隨著年齡而顯著增加,但是近年來看到這個,肺癌罹患的年齡的中位數下降的趨勢,近10年來這個男性自從72歲降到68歲,女性是從67歲,降到這個65歲,那有這個下降的趨勢。」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即使政府這幾十年來,一直強力推動早期的肺癌篩檢,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做早期的肺癌篩檢,其實肺癌在這幾年來,一直是國人癌症死亡人數的第一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即使越來越多的病人,被早期篩檢出來,大部分肺癌被診斷出來時超過50%,還是處於比較中後期的患者。」

彰化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佳穎:「比較中後期的肺癌患者,其實就會需要使用很多藥物的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包括化療,包括一些現在比較新的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等等,在臺灣比較特別,臺灣其實大概70%的患者,大概都可以從他的基因檢測出來。」

醫師提醒預防肺癌,最主要防治作為是避免接觸危險因子,降低罹癌風險!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化療#標靶治療#基因突變#肺腺癌#肺癌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73

0.0826

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