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接受「這治療」 醫師:腫瘤移除再接受化療避免腫瘤復發!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23:0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1 23:06

英國凱特王妃2024年3月宣布罹癌,醫療團隊建議進行「預防性化療」,她年僅42歲,癌症患者雖大多為年長者,但期研究發現,全球未滿50歲罹癌的病例,有年輕化趨勢,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表示預防性的化療就癌症的治療而言,是指在腫瘤移除之後哦,然後讓患者接受化學治療,來避免那個腫瘤的復發。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預防性化療或輔助性化療,泛指患者經過主要的治療,例如手術之後所接受的預定性化學療法,它的目的是為了殲滅未能透過手術切除乾淨,或是肉眼無法辨識,並檢驗出的殘存癌細胞,降低復發或惡化的風險。預防性化療被廣泛利用在乳癌、胃癌、大腸直腸癌或是肺癌的治療中,醫學研究指出,手術治療後如果帶有特定風險,例如手術範圍不足、腫瘤過大、具有特定細胞變異,或是淋巴腺轉移,接受預防性化療,能有效增進腫瘤根治與患者的存活。」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顏志傑:「檢測殘存微量癌細胞的技術不斷演進,讓醫生更有機會能在嚴重復發前就掌握先機,先發制人,然而任何治療法,都無法完全避免風險或副作用。」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博士羅永鴻:「預防性的化療就癌症的治療而言,在腫瘤移除之後,然後讓患者接受化學治療,來避免那個腫瘤的復發。舉肺癌為例,肺癌的患者在這個腫瘤切除之後,有部分的族群還是可能會有腫瘤復發的風險。於是這個,在這個適合的病人,我們會讓患者接受輔助性的化學治療,輔助性的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來避免腫瘤的復發。」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從早期的一般化療轉變為,現今根據病友差異所進行的精準治療,肺癌的治療方法已經歷經了一場革命,特別是近期凱特王妃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之後的一系列治療的討論,也讓這件事情再度成為公眾的焦點。」

圖/TVBS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對於可以進行手術的癌症患者而言,術前接受化療被稱為「前導式化療」,而術後進行的化療則稱為「術後輔助化療」。就早期的肺癌而言,為了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其實目前有非常多種,術後輔助治療可以選擇。」

秀傳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關於凱特王妃在接受所謂預防性化療的一個說明,/那其實如果用疾病的三段五級的預防的觀點來講,那她因為生了癌症做了手術,那做化學治療要去預防它復發,那是在三段五級的大概的第二段那第三跟第四級,不過我們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到的名詞,叫做輔助性化療。」


根據國際大型研究分析顯示,在術前或術後單獨只使用化療的效果,還有非常大提升的空間。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李純慧:「2022年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也帶來了一個福音,利用免疫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作為術前前導式治療,患者達到手術後病理完全緩解的比例,竟然可以從2.2%提升到24%,提高了將近11倍,且能有效延遲復發和降低死亡風險。」

圖/TVBS

臺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治醫師曾彥寒:「輔助性化療,現在在肺癌上面是一個標準的治療,那基本上如果是第二期之後,我們都會建議做輔助性化療,那我們有一些病人,就是如果是第二期之後開完刀,術後恢復了一陣子,我們就會建議做一個輔助性的化療。」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近期有研究發現,全球未滿50歲罹癌的病例,在這近30年來,激增大約八成左右,學者對這個趨勢原因尚未有定論,值得注意的是從肥胖到加工食品到菸酒,其實都很難說是否因此造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周斌:「在醫界呢,會有用所謂的預防性化學治療,來解決這個狀況,那意思就是說,他手術後如果確定是第三期,然後我們會給予化學治療,如果某些情況不允許,那我們會給口服化學治療,那這樣的結果在臨床上我們發現,以後復發的機率會減少41%左右。」
醫師:「注意身體發出警訊務必定期健康檢查!」

醫師認為任何一位民眾都要多加留意身體發出警訊,定期健康檢查主動篩檢,降低死亡風險。

 
 






 

【專訪/名人瘦身】

👉視覺-3kg障眼法!藍心湄:掌握挑衣法則

👉12位女星減重菜單 小嫻吃澱粉沒復胖

👉當媽照樣瘦!陳艾琳:運動飲控少不了


#罹癌#預防性化療#化療#治療#手術#復發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5

0.0792

0.2207